Tungha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310901/1192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21921/27947 (78%)
造访人次 : 4204595      在线人数 : 47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140.128.103.80:8080/handle/310901/11920


    题名: 比較孟子與荀子的性善說
    其它题名: A Comparison on Mencius' and Hsuen Tze's Doctrine of the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
    作者: 何淑靜
    Ho, Shu-Ching
    贡献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
    日期: 2007
    上传时间: 2011-11-17T08:11:03Z (UTC)
    摘要: 關於「性善說」,一般想到的就是孟子。雖也有學者認為,以「性惡說」聞名的荀子也可說「性善」,但大多由孟子或泛?的「性善」之意思(即「人性是善的」),並不是由荀子本身的「性善說」,來立論。這乃因一般都忽略了,他也有自己對「性善」的瞭解與看法。本研究即針對此忽略,扣緊孟、荀自己的看法來比較他們的「性善說」,同時亦檢證荀子是否可在「性惡說」之外成立「性善論」-- 無論是荀義或孟義的。結論將是:二子「性善說」之看法則有異有同:(1) 對荀子與對孟子,「性善說」都意謂「性」與「成善能力」為「內在不可離的分析關係」;但對「性善」之「性」,孟子由「本有」,荀子則與「生而有」來瞭解的。 (2)「性善」之「性」,對孟子,是內在本有的為善能力,是四端之心, 即道德性 —以「道德」為質。於荀子則為生而有的自然材質/能力,即自然之性, 以「自然」為質。(3)荀子不能成立「性善說」,關鍵在於他對「性善」之「性」乃由「生而有」的「自然之性」來著眼, 且主張「性惡說」(順性而無節則流於惡), 故成善必經「師法禮義之化道〔導〕」(<性惡篇>)。這表示, 成善能力非人所生而有, 即它與「性」乃經?的綜合關係, 非分析關係。
    關聯: 研究編號:NSC96-2411-H029-005
    研究期間:2007-08~ 2008-07
    显示于类别:[哲學系所] 國科會研究報告

    文件中的档案:

    没有与此文件相关的档案.



    在THU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本網站之東海大學機構典藏數位內容,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