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對時與空的不同解釋常形成不同的宇宙觀。從對「時」觀的探討也可看出 不同民族間的特性來。本文試對極為抽象的「時間」予以界定,並進而討論中國傳統中對「 時」的解釋及十九世紀時中國最重要的改革家康有為對「時」的新詮釋:「三世說如何啟發 了南海先生革命性的歷史進化論。中國傳統文化中在在反應出農業社會對「時」的重視。但 卻極不同於西方如亨利.柏格松 (Henri Bergson) 等對「時」的了解。 換言之,「時」在 中國人的了解中基本上不是質量相等、中性的、直線性的時段的連續;其考慮是根據易經及 中庸中四季時之推移,週而復始,且以是否合乎「時中」的原則為中心的。中國人的「時」 是建築在吉凶、善惡等價值理念上的,有其政治、社會、甚或倫理的意涵。中國人「時」觀 中實體論的層面尤不可忽視。 董仲舒的「三世」說 (太平世、昇平世、據亂世 ) 在後漢何 休時有了新的詮釋,而所突顯出來的乃是由據亂、昇平、而太平的向上型的社會進化說。王 船山的歷史哲學中更肯定了這樣的進化史觀,成為十九世紀改革派思想家唐有為、譚嗣同等 的重要思想動力之一。唐有為的漸進、線型的歷史進化觀在其早期作品「康子內外篇」及「 實理公法全書」 (大同書前身 ) 中可謂已全然確立, 憧憬著一個由據亂、昇平、進入太平 的大同世界。他在這樣的理論基礎上更証明了其「孔子改制」之說。其激進改革思想之發微 是必須從其對中國傳統的「時」觀的新考察去瞭解的。 Different defini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the concepts of time and space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cosmologies. Salien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may be discerned through a study of the conceptions of time of a given culture. This essay attempts to define "time" in general and to discuss some of the traditiional concepts of time in Chinese traditon. Specifically, however, it offers a discussion on how K'ang Yu-wei, the most influential reformer in modern China, was inspired by the "Three Stages" theory and formulated his own interpretation of a linear historical progr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