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21921/27947 (78%)
Visitors : 4202228      Online Users : 59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140.128.103.80:8080/handle/310901/26467


    Title: 臺中舊市區都市形態與空洞化
    Other Titles: Urban Form and Hollowness in Taichung Old Downtown
    Authors: 許志斌
    Hsu, Chih-Pin
    Contributors: 蘇睿弼
    Su, Jui-Pi
    建築學系
    Keywords: 空洞化;閒置狀態;都市形態;臺中舊市區;使用樣態
    Date: 2015
    Issue Date: 2015-12-24T03:37:31Z (UTC)
    Abstract: 臺中舊市區過歷經興盛,近數十年則呈現衰頹。都市空間在各種因素影響下發展建構都市形態,置入各種使用樣態,並產生閒置狀態。本研究欲藉由分析臺中舊市區都市形態、閒置狀態、使用樣態三者之關係,探討舊市區內部是否有可能導致自身衰頹的機制。臺中從日治時開始進行市區改正計畫並持續都市化,至今仍然持續向外擴張。最早開始都市化發展的臺中舊市區,是當時地方政治及商業活動的核心,並積極投入興建開發現代化城市基礎建設。國民黨政府統治後,中間經歷戰爭導致國力衰敗,對城市建設無力及環境控管不彰,都市形態開始出現有機變形。至1970年後,臺中乘著臺灣經濟奇蹟發展,達到商業活動的巔峰,此時期都市形態則是內部空間緊湊,舊市區人口過度密集,開始向外圍進行計畫性擴張。1980年代,由經濟成長帶動建築量體及都市成長,從都市空間的立體化,逐漸進入到都市蔓延的時期。此後,許多政策導致開發計畫興起,朝建設臺中為中部大型都會邁進。在一系列發展過程中,臺中舊市區原本為經濟、商業、交通、生活等各種都市繁榮象徵活動的重要核心,到現在卻被定調為衰頹、老舊、不堪使用等印象。大量閒置空間,都市環境及社會問題叢生。且近年來市民對舊市區的普遍印象仍然未改善,政府雖然企圖投入再生作業,但成效尚有限。本研究將舊市區閒置狀態稱為空洞化。原本繁榮並且密集之空間使用狀態,因為某種因素導致使用狀態被抽離而產生閒置的空洞。藉由實際田野調查瞭解臺中舊市區閒置狀態,作為空洞化討論的背景資料。本文第二章以都市形態角度切入分析,從格子狀都市(-1945)、有機生長都市(1945-1966)、邊緣擴張都市(1966-1974)、立體化都市(1974-1990)、都市蔓延 (1990-),依都市形態變化區分一系列階段,描述臺中發展過程中都市形態的建構與變遷,及舊市區內部相對應的變化。再來是以都市形態中不同尺度的元素:都市、街道、街廓、建築,加以討論都市形態、閒置狀態與使用樣態的關聯。第三章先以建築量體規模組成進行分析,並觀察建築量體規模、規模組成與閒置空間的關係。第四章將街道形態進行分類,分析街道形態影響建築量體巨大化及閒置狀態之關聯。第五章則探討街廓形態,將街廓內部土地規模的組成、街廓內服務巷道類型兩者進行交叉比對後,整理出舊市區街廓典型,並討論與閒置狀態的關係。第六章探討建築形態及建築空間使用樣態,交叉分析建築形態、使用樣態與閒置狀態的關聯。整理出結論認為臺中舊市區都市形態規劃建構與轉變,與閒置狀態及使用樣態有所關聯。以下條列都市形態、閒置狀態與使用樣態三者的關係和各章節之結論:1、 在各階發展政策的轉變及資本的投注,促使臺中舊市區朝向建築大型化,形成侷限且僵化不利於更新與開發的都市形態,大規模建築空間有較高機會受到外在因素影響,產生閒置狀態。2、 街道形態由於過去法規規範,使得大型化空間往主要街道兩側靠攏。而在臺中舊市區,鄰接主要街道之大規模建築閒置時,則觀察到周圍其他建築空間較易有閒置狀態產生。3、 以服務巷道形態及地塊規模組成進行交叉分析,整理出七種舊市區的街廓典型。大規模地塊開發的巨大化建築,其帶動小規模地塊的整合興建,當該巨大化建築閒置時,則影響周圍其他空間連帶產生閒置狀態,形成空洞化。4、 大型化且純商業使用樣態的樓房及大樓,不只是使用樣態的單一化,且壓迫排擠周圍其他小規模建築(透天屋、長條街屋),無法進行使用樣態的整合,與學者Jane Jacos提出的都市活力需要區域混合使用理論相應和,因此純化使用樣太有較高的機會產生閒置狀態聚集之空洞。
    Appears in Collections:[建築學系所] 碩士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3THU00222010-001.compressed.pdf31708KbAdobe PDF2527View/Open


    All items in TH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之東海大學機構典藏數位內容,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