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gha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310901/3133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21921/27947 (78%)
造访人次 : 4217063      在线人数 : 44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140.128.103.80:8080/handle/310901/31339


    题名: 認知詩學視野下論《昭明文選》詠史類型及初唐詠史詩
    其它题名: The YongShi Poems in the Selected Works of Zhao Ming and the Early Tang Period: A Cognitive Poetics Approach
    作者: 吳賢妃
    吳賢妃WU, HSIEN-FEI
    贡献者: 周世箴
    CHOU, SHI-ZHEN
    中國文學系
    关键词: 認知詩學;概念譬喻;概念融合;主體與背景;框架與腳本
    Cognitive Poetics;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the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Figure and Ground;(Frame and Script
    日期: 2019
    上传时间: 2019-03-21T08:57:53Z (UTC)
    摘要: 本文以認知詩學的理論為研究路徑,研究《昭明文選》詠史類詩歌(兼論阮瑀〈詠史詩〉、陶淵明〈詠三良〉)、初唐時期都城類及長門、昭君主題詠史詩。透過語義場理論引導個別詩歌意象場的建立以凸顯詩歌意象的類聚,同時可呈現意象間的關聯性,而意象關聯往往是概念譬喻分析、概念融合分析的線索,因此,語義場分析是本研究的基石。在語義場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依詩歌本身屬性,以概念譬喻分析、概念融合、框架與腳本、主體與背景等理論分析進而發掘出意象、詩句、段落之間乃至於語篇的內在概念結構,自微觀而宏觀、表層而深層,逐步探求詩歌的內涵與概念。為跳脫以史傳文學傳統看待詠史詩之眼光與限制,分析《文選》詠史類詩歌後,本文提出《昭明文選》詠史類詩歌的人物類型,及三類共八型的《文選》詠史詩類型。此外,在初唐都城類詠史詩中,選取長篇的〈長安古意〉與〈帝京篇〉為研究對象,從而提出二作的繼承模式與開創性。最後分析初唐長門與昭君主題的詠史詩及其類型,並分別提出此二類主題之認知模式。
    暫無資料
    显示于类别:[中國文學系所] 碩博士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7THU00045001-001.pdf11331KbAdobe PDF254检视/开启


    在THU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本網站之東海大學機構典藏數位內容,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