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21921/27947 (78%)
Visitors : 4237855      Online Users : 38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140.128.103.80:8080/handle/310901/3533


    Title: 二元國家與民主鞏固-從台灣左派勢力之必要性剖析國會選制選擇
    Authors: 江欣彥
    Chiang, Hsin-Yen
    Contributors: 王業立
    Wang, Yeh-Li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
    Keywords: 雙元競爭;空間理論;公共理性;民主鞏固;台灣左派;國會選制;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開放式比例代表制;比例選區兩票制
    Date: 2006
    Issue Date: 2011-04-18
    Abstract: 本論文的章節編排共分為六章,各章節題稱依序為: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意識型態光譜平衡必要性剖析」,第三章為「經濟意識型態淺析」,第四章為「國會選制與經濟意識型態對立面之相關性」,第五章為「台灣國會選制改革思維與趨向」,第六章則為「結論」。玆透過以下分段論述,一一彙整各章節之研究摘要。壹、第一章「緒論」 第一章「緒論」中,行文順序依次為: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問題意識與論證過程」,第三節「國內碩博士論文回顧與分析」,第四節「研究途徑、方法與限制」,第五節「論文架構與章節安排」。主旨在於論文研究核心問題的確立,以及相關研究方法及設計的說明。 就論文的架構而言,大致可分為四大階段:第一,撰寫本文的動機在於解決現今台灣藍綠陣營因國家認同意識型態對立而導致的衝突。因應此問題,筆者從空間理論與民主鞏固相關條件的探討當中,發現加入經濟意識型態面向的競爭,可以有效緩和藍綠之間的對峙,以此作為該核心問題的初始回應。第二,在確立經濟意識型態發展可能成為解決問題途徑後,接下來的問題,在於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大經濟意識型態,如何共存於單一民主社會的議題;對此,筆者藉由針對兩種意識型態的意涵與條件分析,並甫以John Rawls「公共理性」的立論,提出經驗政治與哲學思維的例證。第三,在驗證解決途徑可行的情況後,該如何改革,即為接下來探討的焦點;筆者透過相關條件的設立,以統計相關性的研究成果,建構出國會選制改革原則。第四,在改革原則確立之後,筆者便以此模型套用在台灣的案例中,以提供台灣進行政治改革的趨向指引。以上即為本文的論文架構安排。貳、第二章「意識型態光譜平衡必要性剖析」 第二章「意識型態光譜平衡必要性剖析」,行文順序依次為:第一節「意識型態光譜之定義」,第二節「簡介空間理論」,第三節「民主鞏固的條件分析」,第四節「二元國家與民主鞏固之關係」,第五節「意識型態光譜平衡之必要性」。本章的主旨在於確立二元意識型態光譜的平衡競爭,將有助於國家邁向民主鞏固進程的假說。 在第一節當中,筆者藉由文獻分析法的彙整,針對意識型態的沿革、定義,以及意識型態光譜的諦義,進行定義的特徵分析,並透過文獻彙整所整理出來的結果,為意識型態光譜定下操作性定義-在國家與社會的場域當中,以議題作為單位,形成由左至右的連續體,而針對該議題的所有意識型態學說,其必然皆能夠在連續體當中,找到屬於一己論點的位置,其觀念的集合是呈現出一連續序列的直線排列而存在-為本論文之光譜運用與判斷立下基調。 在第二節當中,筆者整理出空間理論的四種操作模式,分別是「趨近模型」範疇下的「Downs趨近模型」與「Grofman折扣模型」;以及「方向模型」範疇下的「Matthews方向模型」與「RM方向模型」。根據論文的研究需求,選取「Downs趨近模型」分析整體選民投票的意向,另選取「Matthews方向模型」分析個別選民進行投票的抉擇,藉以證明當選舉競爭議題增加時,會導致:(1)政黨支持板塊的移動;(2)有效弱化競爭過程的激化程度的兩項命題。 在第三節當中,針對民主鞏固定義與條件的文獻彙整之後,筆者認為國家欲達民主鞏固必須具備以下七項條件,分別是:(1)國家作為的正當性;(2)民主程序成為共識;(3)國家政策制定的侷限性;(4)相關經濟發展的條件;(5)競爭對立議題的類別限制;(6)公民社會的建構;(7)官僚體系的國家化。其中,筆者藉由Freedom House的資料,認為台灣在上述(4)與(5)兩項未達鞏固,而其癥結點則在於「貧富差距擴大所可能衍生的階級對立問題」,以及「選舉競爭流於固有特徵符號的零和遊戲」兩個現象當中,尚待進一步解決之。 在第四節當中,首先確立「二元國家」的定義為:一個民主國家的競爭面向構成,大致可分為兩個範疇-政治與社會範疇,而國家執政權的競爭過程,應該透過政治與社會範疇雙軌並行,作為競爭的模式,則國家的民主進程方得以獲得穩固。據此,筆者在國家與社會的四種互動模型-「雙軌並行」、「強國家、弱社會」、「強社會、弱國家」、「雙軌重疊」-當中,選擇以「雙軌並行」作為台灣解決民主鞏固問題的途徑。 在第五節當中,透過「空間理論」與「雙軌並行模型」的分析,筆者認為當競爭議題從一元擴大為二元,可望緩和台灣現有國家認同單一競爭的弊端。又由於新議題鎖定在經濟意識型態,促使經濟左派政治勢力可能藉此興起,可望將經濟議題帶回政策論述的主軸,有利於改善貧富差距懸殊。基於以上的分析,筆者證實二元國家的政治競爭模式能夠有效解決台灣邁向民主鞏固歷程中所遭遇的窘境。參、第三章「經濟意識型態淺析」 第三章「經濟意識型態淺析」,行文順序依次為:第一節「資本主義的派別與特徵」,第二節「社會主義的派別與特徵」,第三節「從哲學思維剖析左右光譜共存可能性」,第四節「意識型態共存的條件分析」。本章除提供讀者了解經濟意識型態各學派的路線主張之外,主要係在於論證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路線共存於單一民主社會的可能性。 在第一節當中,筆者透過歷史研究法,彙整出資本主義的五項特徵:(1)經濟體系;(2)私有財產;(3)競爭;(4)市場經濟;(5)管理決策的自由。繼而,在論述資本主義各主要派別的立場後,基於經濟意識型態光譜的研究需求,筆者將「自由至上主義」納入極右派的範疇,將「保守主義」納入右派,將「福利自由主義」納入中間偏右派。 在第二節當中,針對社會主義的分析,與資本主義的研究相仿,筆者透過歷史研究法彙整出社會主義的四項特徵:(1)強調平等;(2)國營企業;(3)公共需求性;(4)計畫經濟。繼而,在論述社會主義各主要派別的立場後,基於經濟意識型態光譜的研究需求,筆者將主張體制外行動的「馬列主義」,納入極左派的範疇;將主張國家介入經濟市場的「費邊社會主義」,納入左派的範疇;將主張增進社會福利的「市場社會主義」納入中間偏左派的範疇。 在第三節當中,為尋找左右經濟意識型態共存於單一民主社會的論證,筆者在本節引入John Rawls所提出的「公共理性」概念。藉由公共理性「多元包容」、「社群共存」概念,在政治上力求程序正義的趨同,在文化上則尊重族群差異性的特徵,促使經濟左右派路線,皆可以在眾多的政治運作模式當中,選擇共存於單一民主社會作為其最適的發展模式。藉此為二元意識型態的平衡發展,跳脫出理論的框架,憑添了切實實現的想像空間。 在第四節當中,根據Erich Fromm與Seymaur Martin Lipset的論述,彙整出經濟意識型態存立的條件,作為之後章節檢視台灣經濟意識型態發展的根據。其中,在資本主義方面:(1)社會中的個人必須具有量化思維;(2)社會個體間彼此呈現疏離感。至於在社會主義方面,就個人條件而言,應該具備(1)收入不穩定;(2)無滿意工作;(3)能力與地位不相符合。而就社會條件而言,應該具備(1)左派團體間良好的溝通管道;(2)經濟階級間相互不妥協;(3)社會流動性低;(4)無傳統主義的文化影響。肆、第四章「國會選制與經濟意識型態對立面之相關性」 第四章「國會選制與經濟意識型態對立面之相關性」,行文順序依次為:第一節「取樣依據與簡介樣本國家概況」,第二節「國會選制評比標準檢視」,第三節「經濟意識型態對立面評比標準檢視」,第四節「國會選制與經濟意識型態對立面之相關性」。論述主旨在於透過統計方法上的相關性分析,建構出國會選制改革原則,以提供台灣在國會選制改革趨向上的建議。 在第一節當中,為筆者篩選本文研究樣本的過程,該過程可分為兩階段:首先,為了確保經濟左派意識型態的發展,不致於演變成無產階級革命,故選取「民主鞏固門檻」,以民主已獲鞏固的國家,作為第一階段的篩選標準。繼而,為確保國家經濟條件可提供經濟左派主張的社會福利足夠的分配資源,故選定「經濟發展門檻」,以國民年平均所得20000美元的國家,作為第二階段的篩選標準。篩選的結果,計有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冰島、義大利、荷蘭、紐西蘭、挪威、瑞典、英國、美國、盧森堡、奧地利、愛爾蘭、瑞士、日本等20個國家,成為本文國會選制選擇原則建構的國家樣本。 在第二節當中,藉由文獻分析法針對國會選制的相關文獻彙整,在了解各選制的運作模式後,筆者便就其特徵進行評定標準的設計。根據國會選制可轉換至一致性評量標準的特徵,藉以提供後續統計之用,筆者以「選舉制度的不成比例性」作為評比各項選制的標準,並援引Arend Lijphart的針對各國家樣本的實徵研究數據,設立各選制的評比數據。 在第三節當中,就經濟意識型態對立面評比標準方面,將分為兩項指標,其一為「經濟對立面發展評比」指標,用意在於評估經濟意識型態作為國家政治對立議題的可能性,藉由相關的變數轉換過程,以各國家樣本的「有效政黨數」為數據設立標準;其二則為「社會分歧程度評比」指標的評估,用意則在於分析國家內部政黨循著經濟對立面競爭的激烈程度,此部分筆者則援引「Rae政黨分裂指數」做為數據設立標準。 在第四節當中,筆者透過統計軟體SPSS的相關性分析,以第二節設立的「國會選制評比」變數,分別與第三節設立的兩項「經濟意識型態對立面評比」變數,進行兩兩變數間的相關性分析,以研究兩者間的相關性。在筆者進行兩次相關性分析-「國會選制評比/經濟對立面發展評比」與「國會選制評比/社會分歧程度評比」,皆指向同一個結果,也就是:當國家國會選舉制度的比例性程度越高者,其經濟意識型態發展程度亦將越高。筆者將以此為國會選制改革原則,進行後續的討論。伍、第五章「台灣國會選制改革思維與趨向」 第五章「台灣國會選制改革思維與趨向」,行文順序依次為:第一節「二元意識型態失衡與重建條件剖析」,第二節「經濟意識型態對立面重塑模式分析」,第三節「淺析台灣國會選制及改革趨向」,第四節「台灣民主鞏固之契機分析」。分析的重點,在於台灣經濟意識型態失衡的原因,以及論述其建構二元意識型態平衡競爭的國會選制改革趨向。 在第一節當中,筆者首先點出台灣經濟意識型態失衡的四大問題分別是:(1)政府宰制的經濟政策;(2)資本與社會主義的國家認同分野;(3)中產階級的社會結構;(4)橡皮圖章的工會組織。然而,在(1)經濟自由化;(2)左派思維與叛國認知的分離;(3)階級輪廓浮現的社會結構;(4)工會自主性的強化等現況的衝擊下,當初導致失衡的因素已然消失。繼而,當筆者進一步透過第三章所獲得的資本與社會主義存在於社會的條件作檢視,發現台灣已然具備存在兩種經濟路線進行競爭的場域條件。接下來的工作,便是如何在此場域當中發展出經濟意識型態競爭模式的問題。 在第二節當中,筆者將重點放在探討台灣經濟左派勢力的可能凝聚與運作模式,大致可分為兩種模式:其一,為體制外的模式:當貧富差距逐漸擴大,下層階級經濟安全感漸失的情況下,一旦有野心家搧風點火,很容易形成一股由下而上的反右派情緒,繼而演變成無產階級的流血革命。然而,筆者認為此模式儘管得以獲得立即的改革效果,但亦容易因著失序的暴動行為,而顛覆台灣既有的民主體制基石。因此,筆者較傾向於尋求另一種模式,也就是體制內的模式:根據新制度論的觀點,「制度轉變」的自變數,得以帶動「政治行為」的因變數。是故,只要能夠在制度的設計上有所更易,或許便能夠促使既有的政治勢力板塊有所消長,因而擴大左派勢力存立的可能性。綜言之,本節的論述在於說明在力求塑造二元競爭場域的前提下,則國家的國會選制著實有進行改革的必要性。 在第三節當中,筆者認為,在台灣國會選制改革方面,儘管單一選區兩票制已確定施行,基於「國會選制比例性越高越有利於經濟對立面發展」的原則下,因著新制單一選區兩票並立制的比例性不高的情況下,筆者在考量各項影響與本文立意之後,認為以類芬蘭式的「比例選區兩票制」,才是台灣應該積極去思考的選制改革模式。 在第四節當中,筆者先就國會選制改革趨向用諸於台灣政治環境後的變遷預測,歸納出「經濟左派政黨扮演觸媒角色」、「體制改革結果符合二元競爭條件」、「政黨運作從封閉到結盟」三項體制更易後的政治局勢變遷預測。藉此回頭省視第二章論及民主鞏固的難題-「貧富差距的階級問題」與「政治競爭議題的偏頗」,恰好可為其解決途徑作一最佳詮釋。因此,筆者相信,唯透過本文彙整的國會選制改革趨向,方得以塑造出二元競爭的政治場域,並進一步改善台灣現今民主鞏固進程所遭遇到的窘境。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r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310View/Open


    All items in TH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之東海大學機構典藏數位內容,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