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21921/27947 (78%)
Visitors : 4238020      Online Users : 44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140.128.103.80:8080/handle/310901/4147


    Title: 金融、城市與空間---從制度轉型看台北金融地理重構
    Authors: 魏少君
    Contributors: 王振寰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Keywords: 區位;台北市;銀行業;金融體制;都市空間
    Date: 2002
    Issue Date: 2011-05-19T05:35:47Z (UTC)
    Abstract: 摘要 過去在探討都市發展時,人口與工業活動的聚集往往會是被關注討論的議題,金融服務部門的活動情況比較容易被忽略。而今天我們則是希望對在都市產業比重中逐漸增加的金融服務業來進行討論,說明金融服務業在都市發展過程中的歷史與轉型,也就是說明了台北這個都市逐漸生成的部分樣貌。另外,對於整體的國家調節模式而言,從金融生態的轉型中,我們也能夠看到從國家統理機制到組織行動所經歷的一連串改變。 我們將解釋以下三個問題的因果關係:1.在台北市都市發展歷史中,金融區位的地理位置經歷了怎樣的轉移?轉移過程是如何發生的?2.這些不同金融區位在都市形成過程中如何受到國家制度設計的影響?這樣的制度設計是如何形成的?其過程為何?3.場域結構中的金融組織行動者又是如何地「生產」了台北市的金融區位與都市空間?組織在制度環境中所扮演的功能角色為何? 在我們的分析中,台北市在正式建立起銀行體系之後,先後形成了三個金融區位,包括:城中區、民生敦北區與信義計畫區。從這三塊區域的發展,我們看到了台灣金融體制發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我們認為都市金融空間的形成與遷移,的確與國家體制的轉型直接相關。在我們的架構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始終扮演著形塑都市空間的主要角色,在不同時期由於面對著不同的內外壓力以及統治心態,而採取了不同的都市發展策略。其次,金融行動者在體系中的角色也因為經濟結構以及制度設計而有所改變,隨著金融體制的變革,不但決定了金融機構的組織文化以及業務功能角色,同時也影響了市場上行動者所能夠出現的數量,而這樣的改變同時也導致了金融空間區位形成的差異。在國家-銀行-空間這組因果關係的架構下,隨著歷史條件的不同,都市空間形塑的情形也有所差異。在空間意義上台北市所具備的條件與意義因為不同的國家角色與空間使用者而產生改變;國家角色則是隨著政治經濟結構以及國際環境壓力而生產出不同的都市空間與金融制度;至於銀行組織更是因為制度的轉型而出現不同的組織生態以及業務功能,進而造就了都市金融空間的產生。
    Appears in Collections:[社會學系所] 碩博士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9View/Open


    All items in TH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之東海大學機構典藏數位內容,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