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21921/27947 (78%)
Visitors : 4238006      Online Users : 43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140.128.103.80:8080/handle/310901/4152


    Title: 性別與技術--台灣晶圓廠的勞動體制
    Authors: 黃玟娟
    Contributors: 王振寰
    Wang, Jeng-hwan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Keywords: 勞動技術體制;性別;技術;勞動體制
    labor-tech. regime;gender;tech.;labor regime
    Date: 2002
    Issue Date: 2011-05-19T05:35:52Z (UTC)
    Abstract: 本篇論文要處理的問題是:不同於傳統製造業的半導體產業在技術進步衝擊製造方式的背景下,勞動過程的分工和所發展的技能如何影響組織的控制策略,不同的工廠透過何種機制在規範生產勞動的行動主體,因而形塑出兩種不同的勞動技術體制,使其與資本的需要相呼應,在生產力上展現最佳績效。 W廠與M廠雖同是IC製造業,生產IC的流程相同,但是轉型到晶圓代工的W廠與專業製造DRAM的M廠在產業技術特性上的差異,影響技術發展的方向與對生產勞動者的技能要求,因W廠的技術呈現一種擴散至各層級職位的現象,W廠發展出作業員固守機台的廣淺技能與工程師內隱的自立自主技能,M廠則因CIM電腦系統掌控生產流程,技術集中在最上層,作業員展現出來的是去技術的操作技能與工程師按圖索驥的去專業化技能。 在台灣晶圓製造廠招募工程師與線上小姐時,擅長以不同性別與不同職位的連結配置(男工程師/女作業員),讓男女性特質在建構不同技能時充分發揮作用,以技能之名行性別分工之實。在W廠的作業員為方便請假換班兼顧家庭責任,願意學習更多更廣泛機台的操作,主動發展延伸有限的技能;M廠在全面電腦自動化的過程中,以女生不需負擔生產過失的重責大任,讓線上作業員理所當然地接受電腦整合後線上去技能的情形。 台灣晶圓製造廠將女作業員安排在受制於電腦機台的生產位置,搭配女生要順從不必太主動的特質,正當化線上小姐不需發展自行處理機台異常的技能,男性主動積極解決問題的特質則合理化工程師擁有處理異常之專業技能的職位配置與技能發展,性別分工與技術分工巧妙重疊,掩飾生產過程中因技術分工所展現的權力與資本以婦女勞動增加人力彈性,順暢生產的目的。勞動現場的分工隱藏著權力與控制的因子,只是權力與控制可以有很多的類型與方向,它可以和性別無關,台灣的晶圓製造廠卻透過性別的機制,將技術與性別結合,讓技術分工幾近等同於性別分工,創造出一個有明顯性別職業隔離的工作環境。這是W廠與M廠共同的地方,都用性別來強化技術分工,並以性別(線上小姐)做為控制工程師知識勞動的機制,將管理階層對工程師的控制與權力展現移轉到工程與生產不同部門彼此間的相互監督,既能以性別掩飾控制,也可以利用性別緩和因生產與實驗必須共用機台所產生的衝突與緊張。 當W廠和M廠都用性別來強化技術分工的同時,雖然同樣生產晶圓,但是這兩個廠並沒有用相同的方式控制和佔據生產現場的勞動主體與勞動價值。勞動的控制可以有很多種,W廠在轉型到晶圓代工的過程中,有許多來自IC設計公司的訂單,生產現場必須同時製造多樣產品,技術必須擴散下放到各層級,因為生產管理的重點是趕交期,為了保有生產的彈性與效率,各層級的工程師與作業員必須擁有順暢生產的技術能力,製程工程師必須在最短時間使用最少材料成本做出客戶要的東西,直接生產製造產品的現場必須及時彈性調整人力與機台。在這樣的條件下所發展出來的工作設計是一種『個人任務制』的責任自主與激勵勞動,工程師以個人的生涯規劃以及技能蓄積做為一種個人人力資本的投資概念,線上小姐以個人主義的競爭意識去激化勞動強度的方式,從勞動過程到人力資源管理經由教育訓練的洗腦、自我管理的評鑑到內部勞動力市場的升遷設計,到分紅入股的個人績效考核,一氣呵成塑造競爭意識,以「個人主義」的控制策略與管理風格,形塑出『個人較勁』的勞動技術體制。 M廠則因專業製造規格化的DRAM產品,現場生產強調的是高良率下的量產擴充,技術集中在上層,電腦自動化整合製造系統掌控了主要的生產流程,個人握有的技術層級相對較低,現場個人的直接監督並沒有必要,使得M廠線上仿照家的結構,以小團體運作的方式,開放工作任務的自行分配,在生產上以家的團體認同與歸屬感,進行技能的訓練、生產共識的灌輸及規訓,然後再以同一家人的相互要求與施壓,不同家的批鬥、競賽與幫忙來進行勞動強度控制,在管理上也因團體情感的相互支持傾向無為而治,不管是升遷、孕婦保障名額的爭取或是分紅不滿的消解,無形中導向以團體運作的非正式解決。在現場男女交錯的生產關係中,線上小姐在評鑑工程師的同時,讓線上小姐產生與工程師位階相同的錯覺與做為團體成員的榮耀,將生產現場的控制焦點轉移到女性小團體,以兩性互動緩和生產部門與工程部門的緊張,小姐則根據和工程師親疏遠近的群我關係或交換利益決定是否幫忙,這種「小團體運作」的控制策略,形塑出『團體制衡』的勞動技術體制。 在台灣的晶圓製造廠,不論是W廠或是M廠,不但透過不同工作由不同性別擔任之性別特質的強化與現場工作所需的技術能力發展方向連結,將技術分工與性別分工合而為一,彼此重疊,還因為製造所需的不同技術層次,技術擴散蓄積個人的W廠採取『個人較勁』的控制策略;技術集中上層由電腦系統掌控的M廠則以『團體制衡』的方式,以團體的共識進行控制,形塑出台灣晶圓製造廠特有的勞動技術體制。 本篇論文的貢獻在於指出Burawoy在生產政治與勞動體制中沒有照顧到的技術與性別面向,說明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半導體晶圓製造工廠,乃是透過技術分工與性別分工重疊的方式,強化不同產業勞動主體的技能發展方向,以及因技術層次的不同,經由性別的中介對生產勞動進行隱晦地控制與管理。本文中的兩廠雖然製造生產IC的流程相同,但因生產勞動所需的技術層次不同,同樣是利用性別機制,採用的卻是不同控制與管理所發展出來的勞動技術體制。
    Appears in Collections:[社會學系所] 碩博士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3View/Open


    All items in TH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之東海大學機構典藏數位內容,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