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gha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310901/415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21921/27947 (78%)
造访人次 : 4250099      在线人数 : 22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140.128.103.80:8080/handle/310901/4155


    题名: 台灣加工出口區經濟統理結構的形成與轉型
    作者: 陳美智
    贡献者: 熊瑞梅
    Hsung, Ray-May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关键词: 加工出口區;統理結構;統理機制;組織分析;新制度論
    日期: 2002
    上传时间: 2011-05-19T05:35:54Z (UTC)
    摘要: 作為台灣戰後與國際經濟分工局勢接軌的政策工具,由財經專業官僚一手擘劃,成立於1966年的加工出口區,在三十多年的發展歷史中,經歷幾次經濟環境的巨大變遷,加工出口區不但沒有走上其他各國加工區經常面臨成長衰退的下場,近年更逐漸轉型成高科技電子業集中的專區,現階段並朝亞太倉儲轉運專區和全球運籌中心轉型。從歷史縱深的角度,本論文發現,加工出口區長期創造出穩定的區域經濟效益與此一特區制度之經濟統理結構的形成與轉型有關。是故,本研究嘗試從經濟社會學與組織社會學之新制度論的角度探究上述課題。研究焦點集中在經濟特區之制度規畫與實踐過程,由此一組織場域之制度部門和相關行動者組成的統理結構,如何影響特區制度的發展與變遷,以及此統理結構如何隨著加工出口區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產生轉型的過程。 研究發現,從1953-1973年籌備與創設初期的制度建立過程,特區制度都掌控在國家與專業財經官僚威權統合的統理結構中,此一時期不僅奠定穩定的外銷市場,也促使台灣順利地與國際經濟分工體系掛勾。1974-1985年特區制度仍由鼓勵市場機制的國家統理結構所主導,故變化幅度不大,呈現路徑依賴式的發展,並藉兩次石油危機淘汰無法適應環境的廠商。1986-1990年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迫使新台幣巨幅升值,期間又碰上解嚴,廠商面臨的市場競爭條件日趨惡化,勞工運動興起更是雪上加霜,在鄰近東南亞各國和中國大陸的追趕下,區內勞資結社網絡統理結構的組織化能力增強,繼而主導放寬各項不合時宜的稅制產權與生產貿易管制。1990年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的制度誘因促使加工區和新竹科學園區間的生產分工網絡愈趨場域化。這個階段由於多重市場制度大幅調整,使得加工出口區得以在產業外移壓力下再逐漸朝高科技電子業的專區轉型。1996年由國家強力介入,企圖將加工出口區轉型成亞太營運中心下的倉儲轉運專區。統理結構回歸到由國家與大公司統合主導朝全球運籌中心發展。但2000年總統大選後政權轉移,明顯衝擊加工出口區未來的發展計畫。 整體而言,加工出口區經濟統理結構的變遷與轉型,呈現公部門的國家和其代理組織、私部門的大企業、專業組織協會網絡和其他非正式的組織團體等統理機制,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分別主導加工出口區經濟制度的建立與轉型。加工出口區三十餘年的制度發展經驗,不僅是解釋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台灣經濟奇蹟的一個範本,其創造的歷史,也有助於政策的制訂者,制度的實踐者,乃至於理論的學習者,思索社會行動對經濟制度的變與常可能存在的深遠影響。
    显示于类别:[社會學系所] 碩博士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318检视/开启


    在THU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本網站之東海大學機構典藏數位內容,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