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從尼采最初的語言和海德格對尼采的一些解讀開始了本論文的討論,而海德格「此在(Dasein)」在世界之中最初的被拋狀態,則啟發了勒維納斯重新思考尼采所遺留下來的虛無問題。 因此第一章將討論勒維納斯如何理解為何生存者會拋棄他的生存。勒維納斯用「il y a(有)」來表示這種沒有生存者的生存的情狀,「Il y a」這種同時包含存有與虛無二元性的概念,不只是要說明沒有生存者的生存,更是要「促進一個沒有虛無的存有的概念」。 在第二章中,我們將說明身體所承受生存重量的這個事實及其所產生的意義,同時將解釋海德格的此在在「在世存有(In-der-Welt-sein)」與勒維納斯意識棲居於身體所透露出來在存有意義上的差別。 我們將在意識與身體之間的連結開始第三章的思考,勒維納斯用懶惰和疲勞這兩個幾乎未曾在哲學史上出現過的領域來說明這種連結。為了要有一種生存者在生存上的統治權,生存者最初是以孤獨的姿態出現,但是這種支配生存的代價就是自我將無法從自身分離出來,也就是生存同時意味著我們必須承擔身體的痛苦。因此面向他者將使我在生存當中所遭受到的痛苦得到安慰,同時在與他者的接觸中,那種生存者身上原本孤獨的本質將被解除。 我們將透過勒維納斯對海德格死亡問題的解讀,發現死亡在勒維納斯那裡不是生存者個人單純的遭遇,而是在生存者無法掌握死亡的這個事實上,同時在死亡這個題目上我們與他者有著倫理的責任。 因此在最後一章,我們將從跟死亡一樣強烈的「愛(eros)」來說明勒維納斯的倫理形上學。而與女性這種自然狀態底下最純粹的他者的接觸,構成了我們與他人之間最初始的倫理關係,而家庭正是表現這種關係的倫理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