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gha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310901/482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21921/27947 (78%)
造访人次 : 4242188      在线人数 : 62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140.128.103.80:8080/handle/310901/4826


    题名: 以非營利組織之觀點探討其與政府間互動關係-以社會福利財團法人為例
    作者: 馮俊傑
    贡献者: 林淑馨
    Lin, Shu-Hsin
    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
    关键词: 政府;非營利組織;財團法人;互動關係;社會福利
    government;nonprofit organization;foundation;interaction relationship;social welfare
    日期: 2004
    上传时间: 2011-05-19T06:56:09Z (UTC)
    摘要: 一九七○年代的經濟危機及其所導致的福利需求人口激增,使得英美等國政府而檢討福利國家之必要性與可行性,並試圖藉由民營化、委託等手段,運用民間之力量來代替公部門提供服務,藉以減輕政府之成本及服務的效率,其中政府主要合作的民間組織即為非營利組織起。而進入二十一世紀初的我國,同樣面臨著經濟衰退以及福利需求增加的問題,政府同樣試圖將由公部門直接提供之服務委由非營利組織執行,若政府與非營利組織間能發展出良好的互動、合作關係,則將有利於我國福利服務水準之提昇。然而我國非營利組織之發展,由於先前戒嚴之因素頗受壓抑,因此非營利組織自由發展之時間不過十餘年,政府與非營利組織間之互動十日甚短,故似仍未能臻於成熟之境,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在透過對非營利組織相關理論與法令之整理、分析,並藉由向國內社福非營利組織實務界進行訪談,瞭解目前我國之社福類非營利組織與政府間互動之現況。本研究之分析包含法規分析與訪談結果兩部分,以Kuhnle & Selle、Gidron, Kramer & Salamon、Kramer及呂朝賢等學者之相關理論,建構出本文之分析架構,將政府與非營利組織間之互動分為「一般面向」與「服務輸送面向」兩大領域,而兩領域底下各均有資源、資訊、規範、目的四個互動面向,以此兩大領域與四個互動面向為架構,進行法規與訪談分析,同時針對此兩部分之分析結果,做出如下之建議: 第一、應該儘速針對我國目前發展之需要,制訂完備的相關法令體系。包括儘速修訂相關現行法案,以及制定財團法人法,解決解決目前法規體系中主管機關重疊、監督未能嚴格執行等問題,並期許新修訂之法規能積極提供非營利組織更多誘因與優惠。 第二、政府應該改變對NPO的認知心態,重新定義雙方的地位,視非營利組織為與政府部門對等地位之合作夥伴。 第三、加強要求各機構均合法立案,不應對為立案機構採取消極不予處置之態度,方能使人民接受之福利服務水準能有整體之提昇。 第四、審查方式應兼顧理論上之理想性與實務上之可行性,促進理論與實務的對話。學術之專業意見固然為非營利組織改進之目標,然而有時也應考量實際執行上之困難。因此審查應要能融合學術之理想性與實務之可能性。 第五、政府除了監督之外,也應提升其NPO輔導者的角色。將組織或服務尚待要改進之組織,轉介到其他資源、經驗接較為豐富之組織,藉由非營利組織本身之力量來進行輔導,而政府僅扮演資源整合、轉介之角色即可。 第六、對於政府與NPO間的資訊流通,政府應該儘速研議相關的法令,並運用網路科技,主導建立政府與非營利組織間資訊連結網絡。 第七、建立政府與NPO間目的交流之正式流通管道,避免政府與非營利組織間之溝通不良,而產生合作上的額外成本。同時政府也能藉由實際執行之非營利組織之意見,提昇福利政策、法規與服務之水平。
    显示于类别:[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所] 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092THU00055001-001.pdf836KbAdobe PDF2162检视/开启


    在THU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本網站之東海大學機構典藏數位內容,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