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21921/27947 (78%)
Visitors : 4201122      Online Users : 84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140.128.103.80:8080/handle/310901/4965


    Title: 康德先驗知識之客觀有效性與時空關係之研究
    Other Titles: The Objective Validity in Kant''s A Priori Knowledg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ime and Space
    Authors: 張盈馨
    Chang, Ying-hsin
    Contributors: 譚家哲
    Tam, Ka-Git
    東海大學哲學系
    Keywords: 康德;先驗知識;客觀有效性;時間;空間;範疇;圖式;想像力
    Kant;Transcendental Knowledge;Objective Validity;Time;Space;Category;Schema;Imagination
    Date: 2004
    Issue Date: 2011-05-19T07:17:39Z (UTC)
    Abstract: 這本論文是研究康德先驗知識之客觀有效性與時間、空間之關係。哲學自柏拉圖以降,哲學所追求的「真理」被建立於客體物自身;至康德的「哥白尼式的轉向」,「真理」被建立於主體先驗層面。康德之前的哲學,因為視「真理」建立於客體物自身,因此,康德以前的哲學不重視主體的「感性」能力。以為主體的「感性」能力所能接收的表象為「錯誤的」或「模糊不清的」表象。當康德將「真理」轉移至主體的先驗層面,主體的「感性」能力所接收的表象即為如其所如之對象界。「感性」在此所擔當的重責即是使對象向主體呈現。除此之外,對象無法藉由其他任何方式向主體呈現。由此可知,「感性」的地位至康德已被大大的提升。本論文,即是研究先驗知識之客觀有效性與「感性」能力之必然關係為何。 先驗知識之客觀有效性必須符合於兩者條件。第一,先驗知識之「對象」必從屬於感性形式被呈現。第二,此「對象」必須被主體的知性能力思惟。就主體認知能力之「感性」能力的具體內容而言,即為「感性直觀之純粹形式」,也就是「時間」、「空間」。雜多唯有從屬於「時間」、「空間」形式,才能被作為「對象」向主體呈現。而我們的研究將指出,「空間」形式的「廣延」與「形狀」特性,是作為組織雜多成為「對象」一形式。因此,具有客觀有效性的先驗知識,其先驗雜多必須從屬於「空間」形式始可能成為一客觀有效性之「對象」。因此,「空間」形式可作為先驗知識的客觀有效性之判准。 「對象」經由感性呈現仍不為主體之對象,還必須透過「純粹統覺」使對象成為「我的對象」;且,範疇(知性純粹概念)必須判斷對象,才使對象可能。然而,範疇因為與客觀有效性之對象是異質的,因此,範疇必須透過「圖式」作為中介才能應用於對象。「圖式」之具體內容為「想像力」,此「想像力」為「生產性想像力」。當「生產性想像力」在作用時,同時具有時態性與空間性。生產性想像力的時態性,稱之為「原時間」;而其空間性,稱之為「原空間」。由於,範疇必須透過圖式才能應用於客觀有效性之知識對象,因此,想像力必使得對象在「原時間」與「原空間」當中,向主體呈現。因此,具客觀有效性之先驗知識必須在「原時間」與「原空間」當中,向主體呈現。由此可知,主體在建構一客觀有效性之對象,即便是在「圖式」階段,仍有「時間」與「空間」左右一切。
    Appears in Collections:[哲學系所] 碩博士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TH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之東海大學機構典藏數位內容,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