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21921/27947 (78%)
Visitors : 4247151      Online Users : 45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140.128.103.80:8080/handle/310901/5096


    Title: 台灣地區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897∼2001)
    Authors: 溫勝智
    Contributors: 古鴻廷
    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Keywords: 棒球;日治;體育思想;體育政策
    Date: 2004
    Issue Date: 2011-05-19T07:42:21Z (UTC)
    Abstract: 摘要 本文主要說明台灣棒球發展情形,從日治時期棒球這項運動經由日本人的治理,而在教育體制下傳入台灣人的生活中,使台灣人開始接觸到了棒球,並且隨著日本人舉行的賽事,使得台灣人對於棒球產生熱愛。 在清末民初的中國由於列強的侵入,引發知識份子對於西方學習的渴求,這也表現在體育發展上面,改變以往對於體育運動的不重視,但是也因為在學習西方體育與發揚中國傳統武術中產生辯論,而出現一個適合中國人的體育發展,但卻因對日戰爭而轉向軍國民主義的體育教育,一直影響到國民政府遷台的體育思想與政策制訂。 光復初期台灣人對於棒球運動仍非常熱愛,民間就在中華全國棒球委員會的主持下,舉辦多項賽事,並且在國內成人棒球不發達的情形下邀請國外球隊來台,與國內球隊進行表演賽,使台灣民眾與球員瞭解到國外球隊的實力,與國內球員能力的不足,但是,棒委會仍舊積極爭取我國成人棒球在國際賽場上表演的機會,因此1954年我國參加了首屆的亞洲杯成人棒球賽,我國終於有機會出國參與賽事,此時日本成為我國在棒球上學習的目標,而國內缺乏的棒球器材也是經由日本輸入我國,這也看出我國當時棒球環境的落後。直到1968年,棒委會理事長謝國城先生邀請日本和歌山少棒隊(當年世界少棒錦標賽冠軍隊),來台與國內少棒隊進行友誼賽,來自台東地區的紅葉少棒隊,以及精簡的人力與設備,擊敗日本代表隊,引起了國內開始對於少年棒球的重視。隔年,金龍少年棒球隊首度參加世界少棒聯盟舉辦的世界少棒賽,取得了世界冠軍,更是振奮國內棒球發展,雖然在1969年七虎少棒隊再度出賽,卻在首戰落敗,與冠軍絕緣,但是國內卻沒有因此打退堂故,反而更加重視棒球發展,但是之後的球隊出賽就開始成為「為國爭光」的代言品,「世界冠軍」的頭銜似乎比一切都來的重要,這也配合著國家體育政策,與當時國際情勢需要拓展的狀態下,棒球運動與體育培訓人才成為國家的工具。 直到後來的青少棒、青棒從少棒手中接續上來,在國內棒球的未來看來更有希望的同時,社會大眾對於「世界冠軍」不再重視,而從青棒接續到成人棒球的好手,為了本身生計,加上國內沒有好的棒球環境,使得他們被國外球對相中之後,紛紛出國發展,在人才外流情形嚴重的情形下,於是國內企業界在1987年開始形成想在台灣成立職業棒球的想法,終於在1991年成立台灣自己的職業棒球-中華職業棒球聯盟,但是發展到了第七年時,卻傳出黑道介入比賽、場外民眾簽賭與球員打放水球的事情,經過司法大力掃蕩下,國內職棒的觀眾也被一掃而空,這時又成立另一個職棒聯盟-台灣大聯盟,兩聯盟相互對立,使得台灣棒球環境產生嚴重的衰退,直到2001年國際賽事在台灣舉辦,才恢復以往光景,但是在棒球運動朝向正常化發展的同時,體育發展卻仍在正常化與工具化中拉鋸。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所] 碩博士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92THU00493005-001.pdf1594KbAdobe PDF1238View/Open


    All items in TH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之東海大學機構典藏數位內容,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