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21921/27947 (78%)
Visitors : 4200958      Online Users : 68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140.128.103.80:8080/handle/310901/6811


    Title: 胡塞爾與杪特意識觀之比較研究--「意識與自我」之現象學探討
    Authors: 蔡瑞霖
    Cai, Rui-Lin
    Contributors: 陳榮灼
    Chen, Rong-Zhuo
    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
    Keywords: 胡塞爾;沙特;意識觀;意識與自我;意識哲學;現象學;教育
    Date: 1987
    Issue Date: 2011-05-25T09:43:12Z (UTC)
    Abstract: 胡塞爾的現象學將「意識哲學」的傳統詳實地帶入當代哲學的潮流裡,他提出之「描 述現象學」的構想已成為不同領域的許多現象學者所共石運用的方法。然而,後期的 胡塞爾自己卻經由「超越的轉向」而邁入「超越的現象學」成為其眾多弟子共同指責 的焦點。胡塞爾之超越轉向的前後亦曾有一「純粹的現象學」之構想,此構想也提供 了前期之邁進後期而過渡的意義。為何胡塞爾需要這一超越的轉向﹖為何超越的轉向 受到批評﹖本文於是嘗試自胡塞爾現象學的中心課題,即「意識與自我」的關連來探 討此轉向前後之差異,並主要地藉由其「有我論」(egology )立場之意識觀與「無 我論」(non-egology )立場之意識觀(即沙特之存在主義的現象學和顧維茲之心理 學的現象學),其間的對諍關係來反省此關於「自我」的現象學課題。我們將透過一 知識論與存有論之間的對揚關係來分判這些爭論,最後則綜結地提出五種可能的現象 學底自我觀,以釐清胡塞爾與沙特意識觀的份際。在此,我們也進行了一項特別的工 作,即嘗試自胡塞爾論「時間意識」的論點中推求一「歷時的自我」(即非時間中的 絕對意識所建構之歷時的主體性)之存在的可能性,以回應各種形態之「無我論」的 批評。本文分為七章。摘要如下: 第一章為導論,主要提示進入現象學的三個可能途徑:以「自我/思想/被思想物」 之三格位結構的相關性來表示此心理學,有我論和存有論的不同進路,並指出本文的 論題主要環繞在有我論的研究上。 第二章論述前期胡塞爾意識觀的基本內容。我們將論述知覺現象孚底呈現性理論的一 般課題,指戔「凡塵性」觀點實孕含了無我論意識觀的雛型。分析第一版(邏輯研究 )之意識的三個概念,以及《內部時間意識之現象學底講稿》的意識結構時間意識之 「圖示式解釋」和「絕對的意識流」。 第三章論述後期胡塞爾意識觀之基本內容。主要描述「純粹的自我」及現象學還原的 殘餘之「超越的自我」作為有我論之意識觀的核心內容。指出胡塞爾之受那托普的影 響及其「超越轉向」之緣由。敘述《觀念》第一、二冊中意識底能意的與所意的建構 性分析與能建構之純粹的自我之說明。展示胡塞爾在《笛卡兒式沈思》裡之超越的自 我、單予式的自我和互為主體性。並附論胡塞爾與康德之意識觀的關連。 第四章討論沙特對胡塞爾底「有我論的意識觀」之批評。沙特只接愛現象學的意向性 信條,並不承認在世界之外存在一能動的意識主體,他批評胡塞爾底超越還原及「超 越的自我」。我們舉出沙特的存在現象學與胡塞爾的知覺現象學之關係。略述無我論 進路與有我論進路的對諍。指出有我論的意識觀之可能有的內在困難。 第五章展示沙特底「無我論的意識觀」之基本內容。沙特將意向性理論改造成「意識 」或「存有」的辯證關係,意識的意向性只是一超越自身而拋入到世界之中的活動。 我們敘述沙特《存有與虛無》之「虛無性」觀念,其「迴溯性分析」。討論「超離的 自我」與意識底自身建構理論。並附論沙特與康德之意識觀的關連。 第六章裡從描述現象學的角度檢討沙特對胡塞爾之批評和諍異。我們預述意識之建構 性的雙重意含,指出「依置性基礎」與「底據性基礎」之不同意識之「認識論說明」 及「存有論解釋」的差異。釐出「歷時的自我」及其自身建構的作用。綜結五種現象 學的自我觀,以簡別指出一邁向存有論目標之有我論途徑的正面價值。第七章為結論 ,綜述本文之成果、限制及瞻望。
    Appears in Collections:[哲學系所] 碩博士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3View/Open


    All items in TH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之東海大學機構典藏數位內容,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