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gha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310901/683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21921/27947 (78%)
造访人次 : 4242768      在线人数 : 84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140.128.103.80:8080/handle/310901/6830


    题名: 傾聽存有底道說--後期海德格的語言觀
    其它题名: Listen to the Saying of Being: Heidegger''s Later Conception of Language
    作者: 劉秀齡
    Liu, Hsiu-Ling
    贡献者: 鄺錦倫
    Kwong, Kam-Lun
    東海大學哲學系
    关键词: 此在;詩與思;大道;海德格;語言觀;存有;真理;時間
    Dasein;poetry and thinking;appropriation;Heidegger;Conception of Language;Being;truth;time
    日期: 2001
    上传时间: 2011-05-25T09:43:23Z (UTC)
    摘要: 本論文的目的探討後期海德格之語言觀。因為語言之問題是海德格思想歸趣之所在。他的語言觀不同於一般之語言觀,既不是語言哲學,也不是語言學、語意學或語言科學。海德格所探討的是: 何以人能言說? 人言說的根基何在? 如何說出? 所言說的又是什麼? 所以它的語言觀是與存有論和真理觀密切結合在一起的。 海德格1927年所發表的 <<存有與時間>>(Sein und Zeit) 一書引起人們對存有底意義重新探詢的興趣,但此書實未完成。此書乃關於 “此在”(Dasein) 與 “時間性” 如何在敞開的澄明之境展開的問題,海德格想要給予最根本的基礎,讓此在的 “在世存有” 能得到完滿開顯的發展。因此,約1930年前後他返回到希臘源頭從詞源學中找到logos和physis是存有開顯、聚集、湧現的涵義,同時亦有言說之意,因而發現時間空間性的存有底意義在古希臘時代已經得到十分深刻的體認,從動詞 “to be” (eimi) 時態的變化中可得而知之。因此存有底本質之顯現是一種動態的意義,也就是 “本質現身”(wesen) 義。所以,“真理底本質” 的根基就在於 “本質底真理”,即本質從隱蔽的 “非本質” 中朗現而出,即是aletheia,也即是無蔽之真理。直至1962年海德格才以講演的方式發表 <時間與存有> (“Zeit und Sein”) 闡明 “本真時空到時” 的運作機制,而完成35年前未竟之事業。此時,語言說出的根基在於存有者自遮蔽著的澄明之境的本真時空到時之當下 “切近” 處隨著存有的顯現而自然湧出,“語言底本質” 即 “本質底語言”。於是,海德格證成由此在在敞開的自由的澄明之境中思悟真理、彰顯存有、說出語言,此時,人說出的是詩的語言,也就是大道(Ereignis)底道說(Sage)。因此,語言是存有之家,人看護著並住在此家中。那麼,人的築造就應是詩意的築造,而詩意的語言是最特殊的築造方式。因此海德格呼籲人應詩意地棲居大地,傾聽存有底道說,以應合大道之道而道說。
    显示于类别:[哲學系所] 碩博士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089THU00259007-001.pdf722KbAdobe PDF1546检视/开启


    在THU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本網站之東海大學機構典藏數位內容,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