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21921/27947 (78%)
Visitors : 4203804      Online Users : 50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140.128.103.80:8080/handle/310901/6869


    Title: 僧肇<物不遷論>思想研究
    Authors: 黃百儀
    Huang, Bai-Yi
    Contributors: 陳榮波
    Chen, Rong-Po
    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
    Keywords: 僧肇;物不遷論;玄佛思想;思想史;魏晉玄學;教育
    Date: 1991
    Issue Date: 2011-05-25T09:43:55Z (UTC)
    Abstract: 僧肇處於玄佛思想交融的時代,因此,歷來對僧肇思想的詮釋與評價皆有許多爭議之 處。當中尤以<物不遷論>為甚。本論文即探討<物不遷論>的思想,以歷來的詮釋 為緯,<物不遷論>的論證分析為經,嘗試尋究出最合理的詮釋。各章的大要如下: 第二章:首先說明歷來對<物不遷論>的詮釋,指出其詮釋的重心與根據。主要討論 五位學者的詮釋,慧達、憨山、鎮澄、湯用彤與唐君毅。慧達的《肇論疏》是現存最 早的注疏。對本論的疏解完全是站在印度龍樹中觀學的立場。憖山詮釋的立場是以臺 、賢、禪為主的中國佛學,并且是證之以個人的修行的心得。至於鎮澄所採取的立場 雖然與憨山一致,結論卻大相逕庭,認為本論是外道常見之執。湯用彤站在思想史的 立場,以魏晉玄學的「體用」的觀點來詮釋本論。唐君毅站在認識論的立場,認為僧 肇是要人即動見靜,以進而超越動靜。 第三章;分析與<物不遷論>有關的幾個論題。首先說明《中論》的「八不」,以與 <物不遷論>比觀。其次,分析「變動」在時、空與存在上的不同意義,與僧肇的「 不遷」義作對照。最後,說明時間與時間性存有的問題,介紹「三世實有」與《中論 》的主張,與僧肇的主張相比較。 第四章:詳細分析<物不遷論>的論旨與理論架構,從著論主旨、「不來不去」的論 證、論證方式等三方面來說明。本論基本上是要透過「不來不去」的論證以否定常人 對一切動靜、生滅現象的觀念。在論證的方式上雖是承襲《中論》「八不」的精神指 出常人觀念的矛盾之處以破常人之執,不過在論證的處理上卻是以簡樂繁,以常人的 今昔之分,辯破常人的動靜等觀念。第五章:從上一章的結論來看諸家詮釋,提出一 批評與反省,以及結評<物不遷論>。
    Appears in Collections:[哲學系所] 碩博士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431View/Open


    All items in TH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之東海大學機構典藏數位內容,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