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21921/27947 (78%)
Visitors : 4231233      Online Users : 48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140.128.103.80:8080/handle/310901/7109


    Title: 徐乾學及其藏書刻書
    Authors: 陳惠美
    Chen, Hui-Mei
    Contributors: 潘美月
    Pan, Mei-Yue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Keywords: 徐乾學;藏書;刻書;即目求書;考鏡源流;明崇禎
    Date: 1991
    Issue Date: 2011-06-13T07:15:23Z (UTC)
    Abstract: 藏書家以個人嗜好而藏書, 典籍卻因藏書家的珍視, 能在天災人禍諸多厄運下, 得以 保存、流傳; 而藏書家編有書目, 使後人能考究書之源流、存佚、完缺, 收「即目求 書」「考鏡源流」之功。藏書家除了保存典籍, 往往也刊刻各代作品, 以求其廣傳 , 於學術文化的傳承, 實有其積極性的作用。藏書、刻書的風氣, 歷宋、元、明, 到清 代達於鼎盛。徐乾學即是承明末藏書之風, 啟清代藏書家刻書風氣者之一。 徐乾學, 字原一, 號健菴。明崇禎四年生, 清康熙三十三年卒, 享年六十四 (1631-1 694)。江蘇崑山人。 從藏書家的角度來看, 徐乾學藏書正值明末清初之戰亂, 故家藏書散出, 而其善用資 產及政治上的影響力, 廣收群籍, 諸家舊籍盡歸於傳是樓, 故其於清初藏書家中當是 重要的一位; 從清代私家刻叢書的觀點而言, 其刻《通志堂經解》又有其前導地位。 查閱各種現有資料, 顯然深度與廣度均無法表章徐乾學這方面的成就。本文即闡揚徐 乾學藏書與刻書之功。文分六章, 各章要點為: 第一章: 介紹徐乾學的家世, 以明其藏書的背景; 編撰徐乾學生平事蹟繫年彙編, 以 明其一生的事蹟。 第二章: 考述徐乾學的著作與交遊。從徐氏的著述, 知其長於經、史; 由他的交遊 , 知其友朋多清初藏書、經、史大家, 而總觀二者, 得見徐氏之所以刻《通志堂經解》 、藏書之所以能富於當代, 與徐氏所擅長和友朋間的切磋有密切的關係。 第三章: 從知見之徐氏藏書與各家筆記、藏書志的相關記載, 理出徐乾學藏書的源流 、藏書的整理利用與散佚概況。 第四章: 分析徐氏藏書目錄——《傳是樓書目》、《傳是樓宋元版書目》的分類體例 , 考述、比較知見版本, 從而釐清二書因傳鈔所造成的錯誤, 試為其藏書目錄作一定 位。 第五章: 從徐乾學的著作和當時人的記載, 辨明《通志堂經解》乃徐氏所刻; 而從推 究其刊刻因素, 並明徐氏為何將此叢書轉至納蘭性德名下。其次, 逆推刻書過程及概 述《通志堂經解》的流傳情形。 第六章: 分別從「刻書以存書」、「校書以存書」的不同角度, 探究《通志堂經解》 的得失, 給予較公允的評價; 並從刊刻叢書的觀點, 討論其對清代輯刻叢書的影響。 本論文以徐氏本身的資料——文集、藏書目錄為主, 旁及方志、筆記、同時人著作、 友朋書信、清代與民國各家藏書志與期刊論文為輔。在作法上是: 羅列的具體證據 , 配合圖表, 加以歸納、分析, 提出結論; 當中若是現有資料不足, 則呈現推論的過程 , 加強結論的說服力, 補現有資料不足的缺憾。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所] 碩博士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1View/Open


    All items in TH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之東海大學機構典藏數位內容,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