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21921/27947 (78%)
Visitors : 4231338      Online Users : 54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140.128.103.80:8080/handle/310901/8512


    Title: 技術的社會建構性質
    Other Titles: The Social Constructed Character of Skill
    Authors: 張崇熙
    Chung,Tzun-shi
    Contributors: 王振寰
    Wang, Zeng-Hwang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Keywords: 技術;社會建構;勞動過程
    Skill;Social construction;Labour process
    Date: 1993
    Issue Date: 2011-06-15T06:52:05Z (UTC)
    Abstract: 「技術」概念在當代社會中,是一個經常為人使用的概念。然而考查不同 歷史階段的勞動過程,「技術」概念所指涉的意涵卻極為不同。考查既有 文獻,可以將之區分為三種類型。其一是透過適任某一工作所需的訓練時 間長短來界定該工作之技術層次,亦即將技術視為一種能力,以學習時間 作為該能力取得難易的指標。第二種觀點將工人從事勞動時所需要做決定 的多寡視為該工作技術層次高低之指標。第三種觀點則認為技術是一種社 會建構過程下的產物。本文所要問的主要問題是:技術究竟是否具有實質 性?抑或只是社會建構的產物?又或者同時具有這兩種性質?假定如此的 話,這兩種性質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研究結果顯示在勞動現場,技術觀 念並非一個單純觀念,而是數種不同理解、詮釋所構成的複合觀念。對於 工人而言,技術主要是指在勞動過程中歸納出來的一些經驗法則:如何進 行勞動才不會造成工作傷害,或者如何工作才使勞動過程得以順利完成。 另一種觀點則是將技術視為工人們爭取更好福利、待遇以及社會地位的主 要途徑。但除了這兩種詮釋之外,技術同時還以「製造工人順服的機制」 的角色在勞動過程中起作用,亦即,在學習技術的過程中,工人們訓練自 己成為一個“好的工人”,並且自己增強了勞動過程中的勞動強度。「技 術」概念的複雜性,正是使得這一觀念在勞動現場顯得如此重要的主要原 因。
    Appears in Collections:[社會學系所] 碩博士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27View/Open


    All items in TH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之東海大學機構典藏數位內容,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