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gha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310901/868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21921/27947 (78%)
造访人次 : 4238083      在线人数 : 31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140.128.103.80:8080/handle/310901/8688


    题名: 國際體制形成之研究:保護臭氧層體制個案之研究
    其它题名: The Study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Regimes: The Case Study of the Ozone Layer Regime.
    作者: 吳奇達
    Wu, Chyi-Dar
    贡献者: 王業立
    Wang, Yeh-Lih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
    关键词: 國際合作;環境保護;臭氧層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Environment;Ozone Layer
    日期: 1994
    上传时间: 2011-06-15T07:53:17Z (UTC)
    摘要: 在國際社會的特定議題領域當中,存在著若干做為管理協調甚至約束國際 成員行動的制度化規範與規則,或是規範各國間進行合作的制度行安排﹙ 即所謂的國際組織﹚。而本研究論文的為文目的,旨在探討上述機制形成 的必要條件以及相關的過程為何。此外,個案的研究則是以保護臭氧層體 制的建構過程為主要對象。首先,筆者是以體系結構、國家及個人三種不 同分析層次的運用,分別指陳晚近個別理論學派發展的梗概與不足之處。 再者,筆者則是依循功能論的傳統,嘗試提出一項稱為制度性功能分析的 分析架構,並輔以前者四項前提假設。簡單而言,此一分析架構乃意指行 為者得透過制度的參與,以發展出新規則與協定。倘若後者越能符合行為 者所欲意欲的結果,則行為者之間的新關係便有進一步制度化的可能。另 一方面,四項前提假設主要是涉及知識社群與共識知識二者對于國家利益 主義的影響、領導者的政治策略、相對少數的參與者以及危機的存在等。 而前所述及的各種因素共同促成行為者產生合作的行為,並進一步使合作 加以制度化。另外,個案的研究發現指出,在保護臭氧層體制的形成過程 中,行為者是以既存的制度性安排﹙如UNEP﹚為基礎,並且在托巴與黎湯 姆生二人所發揮的領導功能的影響下,透過知識社群所提出的共識知識, 以及相關聯盟的建構,以重新塑造主要決策者的認知與信念,使各國採取 替代性的行為模式,進而產生必要的合作與協調以建構國際體制。
    显示于类别:[政治學系所] 碩博士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152检视/开启


    在THU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本網站之東海大學機構典藏數位內容,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