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21921/27947 (78%)
Visitors : 4216491      Online Users : 38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140.128.103.80:8080/handle/310901/9421


    Title: 2004年總統與立委選舉派系動員之比較:台中縣的個案分析
    Other Title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Faction Mobilization in 2004 Presidential and Legislative Elections : A Case Study of Taichung County
    Authors: 王業立
    Wang, Yeh-Lih
    Contributors: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東海大學政治系
    Keywords: 選舉;地方派系;台中縣;派系動員
    Date: 2005
    Issue Date: 2011-06-17T06:42:08Z (UTC)
    Abstract: 在2004年的總統大選中,綠營能在台中縣首度嬴得過半數51.79%的選票,對地方派系進行所謂「割喉戰」的成功,被許多人認為是綠營能贏得勝選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就某種意義而言,民進黨選定在台中縣積極進行所謂的「割喉戰」,似乎也意味著台中縣長期以來地方派系的影響一直是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到了2004年底的第六屆立法委員選舉,民進黨基於總統大選時得票率過半的考量下,在台中縣毅然提名了六席的過半席次;另外台聯也提名了兩席,因此在台中縣應選的十一席中,光是泛綠陣營便提名了八席。可是選舉結果,民進黨仍維持四席,而台聯兩席皆墨。民進黨的得票率為35.69%,而台聯僅有6.07%,二者合計為41.76%,比總統大選時的得票率,足足下降了十個百分點。為何同一年所舉行的兩項全國性的選舉中,得票率會有如此大的差距?選舉制度的不同、選舉性質的差異、選民投票考量的不同等當然都可能是重要的因素,然而地方派系動員效果的差別,是否也可能是造成泛綠得票率出現巨大落差的重要因素之一?許多熟悉地方政情的人士都指出,總統大選的得票率絕對不能與立委選舉的得票率劃上等號,民進黨過於樂觀的誤判,是造成其立委選舉結果不如預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總統大選時因「割喉」而挺扁、挺綠的地方派系及其樁腳,在立委選舉時當有自己人出馬競選時,樁腳系統會重新歸隊、重回藍營。但實情是否真是如此?在歷經政黨輪替後,大家普遍都認為地方派系早已式微的情況下,台中縣地方派系的動員能量究竟有何變化?他們的動員能力仍能夠對於選舉結果造成關鍵影響嗎?甚至使得民進黨在總統大選時,都不得不來「割喉」?針對上述的問題,本研究試圖透過文獻分析、深度訪談與票櫃分析法,來探討2004年總統與立委選舉時,台中縣地方派系動員效果的差異及其可能的影響因素。
    Relation: 研究編號:NSC94-2414-H029-004
    研究期間:2005-08 ~ 2006-07
    Appears in Collections:[政治學系所] 國科會研究報告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942414H029-1.pdf649KbAdobe PDF1423View/Open


    All items in TH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之東海大學機構典藏數位內容,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