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21921/27947 (78%)
造访人次 : 4243056      在线人数 : 72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140.128.103.80:8080/handle/310901/11337


    题名: 民法第二四七條之一的研究-以近十年實務判決為中心
    其它题名: A study on Article 247-1 of the Civil Code - Focus on Taiwanese Juriprudences in last 10 years
    作者: 藍雅筠
    Lan, Ya-Yun
    贡献者: 曾品傑
    Jseng, Pin-Chieh
    東海大學法律學系
    关键词: 物價不予調整;定型化契約;附合契約;民法第二四七條之一;銀行保證人;競業禁止
    Contratd’adh?sion、Standard Form Contract、Guarantee 、Noncompetition Agreement
    日期: 2011
    上传时间: 2011-10-12T17:06:04Z (UTC)
    摘要: 本文摘要  在現今交易型態中,契約雙方為追求快速、有效率締結契約,往往使用事先擬定好之契約範本,以免除個別磋商所耗費的時間、精力。然在契約當事人係企業經營者與消費者時,該契約內容受消費者保護法之規範;於契約當事人不具消費者身份之情形下,該契約內容則受民法第二四七條之一規範,而民法第二四七條之一即是本文討論之重點,並藉由對法院判決之整理與歸納,就實務上最具爭議的三大類型-工程契約、銀行保證契約、離職後競業禁止條款,嘗試發展出一套具體判斷其顯失公平之標準。對此,全文共分為六章,除了就民法第二四七條之一的基本問題釐清外,更以實務判決建構出工程契約、銀行保證契約、離職後競業禁止條款之不同顯失公平判準,各章要旨如下:第一章、緒論  就本文撰寫民法第二四七條之一的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圍、研究方法作說明,並以文獻回顧方式作為介紹本論文議題之開端。第二章、附合契約之基本課題  首先,將民法第二四七條之一發展沿革作介紹。再進一步釐清民法第二四七條之一所規範之附合契約,與消費者保護法所規範之定型化契約之區別實益。並彙整法院判決得出附合契約爭議三大類型,作為以下章節開展之主軸。第三章、工程契約之爭議條款  研究重點在於工程案中所使用的附合契約,有無民法第二四七條之一顯失公平之情形。透過工程契約中物價不予調整條款、棄權條款之討論,試著打破實務上認為承攬人非經濟上弱者,而其不受民法第二四七條之一保護之傳統看法,轉以透過實質上的議約能力,與條款內容須符合風險對稱性,藉此判斷有無顯失公平之情形。第四章、銀行保證契約之爭議條款  研究重點在於銀行對於保證人所使用之附合契約,該契約有無民法第二四七條之一顯失公平之情形。首先,界定保證人之屬性為何,並透過學說見解之論述得出不同屬性之保證人應給予其不同之保護程度。其次,就常見銀行保證免責條款之內容作分析。最後,以不同背景之保證人對於契約瞭解程度高低,與契約條款有無合理分配風險來作為顯失公平之態樣。第五章、離職後競業禁止條款之問題研究  離職後競業禁止條款涉及原雇主之財產權與勞工之工作權衝突,原雇主本於契約自由而締結離職後競業禁止條款,此時契約自由是否受到限制,容有討論空間。再者,離職後競業禁止條款屬事先一方預擬,使用於同類契約即屬民法第二四七條之一介入之範圍。本文嘗試以比例原則作出發,藉由法院判決與學說見解激盪、融合,重新思考其顯失公平之標準。第六章、結語  總結本文重點,並論述附合契約三大爭議類型中顯失公平的判斷標準,期待對於實務上未來處理附合契約之訴訟有所幫助。
    显示于类别:[法律學系所] 碩博士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099THU00194001-001.pdf1055KbAdobe PDF4848检视/开启


    在THU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本網站之東海大學機構典藏數位內容,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