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21921/27947 (78%)
Visitors : 4217565      Online Users : 35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140.128.103.80:8080/handle/310901/2828


    Title: 移動與消逝
    Authors: 張志宏
    Chang, Chih-Hung
    Contributors: 黃海雲
    東海大學美術學系
    Keywords: 移動與消逝;疏離感;張志宏;心理距離說;神話學;藝術史;關連性;社會性;範圍;期間
    Date: 2007
    Issue Date: 2011-03-24T03:27:03Z (UTC)
    Abstract: 論文摘要 本次論文之研究範圍為我設定在2003-2007年間研究所期間所發展出的一系列作品,並以作品中的發展特質為主軸,透過作品中社會現象存在的探討,對照於藝術史上相關的美學特質、思想脈絡、藝術流派……等,並以畫家培根在作品中的創作特質為學習的藍圖,意在挖掘、印證自我作品中的內在特質與藝術史脈絡的關連性、異同之處,以定位出自己在繪畫創作上的生命座標。由於我在創作上的觀念大多受上所述影響,無論是美學的概念、哲學上的思辨、或者是流派學說……等。因此,我將就影響我較深的美學概念與思想流派簡述之,對於從藝術史上所汲取的養分歸納出幾種元素:社會性的觀點、關於荒?感的表現與寓言的性質、本雅明的廢墟理論、關於羅蘭巴特的符號語言與神話的概念、在美學上的「心理距離說」等……將分述於第二章的幾個小節。藉助於他們的理論學說更可以釐清我所要表達的繪畫特質。在第三章中,我以培根的創作特質為學習的藍圖並說明培根在繪畫創作中的現代特質。在第四章中我以我作品中的繪畫特質為第四章各小節之命名,且對應於第二章的論述來說明作品中所要傳達的概念,最後為結論。
    Appears in Collections:[美術學系所] 碩士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095THU00233005-001.pdf18KbAdobe PDF119View/Open
    095THU00233005-002.pdf87KbAdobe PDF116View/Open
    095THU00233005-003.pdf555KbAdobe PDF430View/Open


    All items in TH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之東海大學機構典藏數位內容,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