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21921/27947 (78%)
Visitors : 4197996      Online Users : 74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140.128.103.80:8080/handle/310901/31512


    Title: 民眾申請身心障礙鑑定-公所社政人員的觀點
    Other Titles: Research on applicants applying for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 identification-District office social affairs staff Perspectives
    Authors: 林明憲
    LIN, MING-HSIEN
    Contributors: 王篤強
    WANG, DUU-CHIANG
    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Keywords: 需求評估;角色功能;角色權責;服務品質
    Date: 2019
    Issue Date: 2019-12-16T02:14:37Z (UTC)
    Abstract: 本文研究主要是透過公所社政人員的角度,看待新制身心障礙鑑定與需求評估制度是否有可以改進的地方。研究者發現公所社政人員執行新制身心障礙鑑定與需求評估業務時,他們的角色功能與權責不明確,以及服務品質尚待加強,且臺中市自2010年升格直轄市以來,公所社政人員的業務量不減反增,人力不足的情況恐怕會導致公所無法提供完善的服務。因此研究者希望透過本研究,澄清公所社政人員角色功能與權責,並且找出強化服務品質的方法。  本研究透過便利抽樣選取臺中市山線(東勢、石岡、新社、和平)公所承辦的社政人員做為受訪者。透過文獻回顧及訪談後發現,當前公所社政人員的角色功能低落,多數不主動說明、不了解鑑定與需求評估流程與福利服務項目的意涵。再者是角色權責不明確,缺乏查詢身心障礙者福利狀態的權限、直接連結資源的能力,而公所與社會局之間的溝通協調能力不佳、社政人員職務調動頻繁,使民眾得到不正確或不詳細的資訊。最後在服務品質方面,現行的作業流程過於繁瑣,造成民眾反覆奔波,而社會局的教育訓練方向過於偏重系統操作,導致社政人員不了解需求評估的意涵,同時服務態度與技巧也有待提升。  研究者認為,首先公所社政人員應了解需求評估與福利服務項目,並且可以主動進行說明,用以提升角色功能。再者社會局應賦予更多角色權責,適度開放查詢福利狀態、設計免評項目,而公所也應建立完整的交接機制,防止職務調動後造成服務中斷。最後提升服務品質方面,可將鑑定與需求評估申請改成醫院與公所皆可受理,減少民眾往來機關的次數,而社會局也應改變現有的教育訓練方向,增加認識需求評估與提升服務態度與技巧的訓練,避免便宜行事等消極作為。然而公所社政人員時常受制於法規或制度設計不完善,導致無法在第一時間解決民眾的問題,因此不可全然歸責於公所社政人員的個人因素。
    Appears in Collections:[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7THU01636003-001.pdf1394KbAdobe PDF43View/Open


    All items in TH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之東海大學機構典藏數位內容,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