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21921/27947 (78%)
Visitors : 4242791      Online Users : 82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140.128.103.80:8080/handle/310901/4177


    Title: 石川欽一郎:日本殖民帝國的美術教育者,創造台灣異己意象的水彩畫家
    Authors: 羅秀芝
    Contributors: 倪再沁
    東海大學美術學系
    Keywords: 石川欽一郎;風景;風景畫;水彩畫;後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日治時期台灣美術;日治時期台灣美術教育
    Date: 2002
    Issue Date: 2011-05-19T05:43:30Z (UTC)
    Abstract: 論文摘要 有關石川欽一郎的研究,最早的便是王白淵的〈台灣美術運動史〉,和謝里法的《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五O年代的王白淵和七O年代的謝里法各自的藝術史觀,在顏娟英〈日據時代台灣美術研究之回顧〉一文中,已有詳細的討論與剖析,最主要的重點在於五O年代的王白淵背負了反日民族意識的政治陰影,而七O年代的的謝里法則受到當時華人圈的保釣運動所刺激,並且過分依賴文獻資料而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分析,以至於無法就美術品的生命力、創意和風格演變過程做交代。 1986年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石川欽一郎師生特展」,可以說是石川與學生們的作品,在戰後首次聯合出現在台灣的公開展覽場,意義自是重大。展覽圖錄中並附有由鄭世璠和白雪蘭所寫的〈石川欽一郎小傳〉,白雪蘭〈田園山水之間:石川欽一郎作品初探〉、〈春風化雨是師恩:石川弟子敘述二三事〉等文章及附錄年表,對筆者而言,具有初步瞭解石川生平與藝術面貌的積極意義,尤其學生對老師的生動描述,勾勒了石川做為老師的基本輪廓。 1989年顏娟英發表〈台灣早期西洋美術的發展〉,以豐富的文獻資料和統計數據,針對整個日據時期美術制度及活動的發展,輔以實際作品的風格分析,扣緊藝術創作的生命來討論,筆者深感啟發良多。1992年發表〈日據時期台灣美術史大事年表──西元一八九五年至一九四四年〉則大量蒐集日據時期的台、日報紙雜誌,編纂成編年式的年表,不僅澄清了許多過去王白淵與謝里法文章中,模糊不清的事件和時間謬誤,更利於搜尋相關事件的佐證。1993年發表〈殿堂中的美術:台灣早期現代美術與文化啟蒙〉則就美術與現代文化發展的關係,台灣島內的美術教育,以及留學生的島外美術學習及創作生涯為主,跨越美術以外的文化領域來討論美術,提供了更大的思考空間。其中,針對石川的部份,以石川發表的文章、協助成立的畫會、研究所與台展等、石川的教育和風格的特質加以討論,協助筆者思考較為完整的石川在台定位的問題。 另外一位重要的研究者是日本靜岡縣立美術館的研究員立花義彰,其於1989起陸續發表〈石川欽一郎:人と作品(上)〉、〈和魂洋才,風流韻事的畫家〉、〈石川欽一郎──或る明治精神の誕生とその終焉〉、〈石川欽一郎:人と作品(中)〉等文章,在理解石川的生平和日本美術畫壇之間的關係上,給予筆者極大的協助,尤其,所有刊載於日本重要美術雜誌上的文章,備有詳細的目錄,提供極大的研究方便,對其風格來源和部份思想重點也有深入的剖析。 筆者根據這些既有的研究成果,想進一步追問在普遍研究者眼中,對日據時代台灣西洋美術畫壇影響重大的石川欽一郎,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其意義又在那裡?就大體而言,筆者發現石川所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是美術教育者,以及描繪台灣風景的水彩畫家,然而,他的身份對台灣人而言,卻是個外來殖民帝國的掛官階教師,其所描繪的台灣風景,不論在文化意義或風格特色上,都有多重的解讀空間。因此,本文除第一章的導論之外,分別以五章內容嘗試進行討論: 第二章先介紹日本近代西洋美術的發展,日本近代水彩畫的興衰,和石川的生平與日本畫壇的關係為主,主要將其放置到日本美術史中加以定位。第三章則以石川的藝術思想為主,包括其藝術理念、藝術史觀、美學、寫生美學、對台灣藝術風情的觀照等,藉由瞭解其藝術思想,進而更清楚其作品風格,及在台灣所扮演的角色與影響。第四章以石川的藝術風格和作品分析為內容,藉深入瞭解其風格來源和風格特色,期能更清楚呈現台灣學生所師事的藝術內容。其中,特別討論其作品中的台灣風景,藉分析其作品中呈現的台灣異己意象,盼能積極思考台灣風景的型塑問題。第五章討論石川實際擔任的藝術教學工作,包括台北師範的學校美術教育,以及校外的繪畫研究會和畫會展覽的指導,藉由分析其實際的藝術教學工作,更能清楚理解其在台灣所產生的影響。第六章則討論日治時期「台灣風景」的建構,說明為何「地方色彩」是一個有問題的論述,並分析台灣風景畫家在石川影響下,所描繪的台灣風景,以及逐漸發展出自己的台灣意象的發展軌跡。最後,則提出筆者針對台灣風景所做的一點思考作結。
    Appears in Collections:[美術學系所] 碩士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90THU00233002-001.pdf435KbAdobe PDF2512View/Open


    All items in TH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之東海大學機構典藏數位內容,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