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福利服務民營化的興起,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合作提供福利服務,成為近年來福利服務輸送的主要趨勢。民營化中對效率與成本的強調,以及福利服務市場的競爭機制,讓原本以使命為導向的非營利組織逐漸有功利化的傾向;而非營利組織對政府資源的高度依賴,也產生其自主性喪失的危機。非營利組織管理者承接公部門的福利服務業務時,是如何與政府協調並執行實際服務輸送的?在這個過程中可能發生哪些問題?組織管理者又是如何因應處理的?本研究以公私部門間的互動關係為主題,欲瞭解在福利服務業務的契約關係下,非營利組織管理者在承接公部門福利服務業務的互動因應及其影響,提供委託相關業務的地方政府及承接之非營利組織做一參考。本研究以質化研究進行,採用半結構式訪談作為研究資料蒐集的方法,設定的非營利組織取樣條件為:1.有承接政府委託福利服務中心性質的相關業務;2.組織提供社會服務至少十年以上;3.組織跟政府合作至少五年以上。訪談對象的取樣條件為:1.在組織中為管理階級、或者在組織中能參與決策制定者;2.在組織中服務年資有五年以上。根據以上條件,研究者選取五位資深的非營利組織管理者進行一對一訪問。研究發現非營利組織管理者對組織需求的認知,決定了組織資源依賴的程度與因應策略。而影響組織管理者認知的,有制度環境(法律與社會規範)、任務環境的生態、組織特質和管理者個人特質;組織管理者受上述因素影響認知到的組織關鍵資源與公部門對組織的重要性,衍生出組織管理者在與公部門互動時採取的策略傾向。此外研究結果顯示,非營利組織與公部門在正式的契約關係之外,也同樣存在著非正式的互動關係,社會控制對公私部門在契約內外的談判協商皆影響甚鉅;組織管理者在組織外的社會參與程度與其認知和因應行為有相當密切的關聯。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中對受訪者認知以及公私部門互動歷程的描述與分析,嘗試將受訪者對組織與環境的認知整合繪製成「組織管理者對公私部門互動關係的認知與因應並反思研究中組織管理者的認知脈絡與非營利組織的信任假設,提出「非營利組織管理者的組織需求認知模型」。 The study of Manager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he contracting government welfare programs on the interactive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