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gha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
中國文學系所 >
Items for Author
|
Community Detail
|
Introduction:
系所沿革
本系成立於民國44年,民國59年成立研究所碩士班,民國78年成立博士班。相對於早期大陸文化的動蕩,有感於中國文
化命脈傳承延續並加以發揚的重要意義,先輩在大陸海之東成立東海大學,成為早期台灣僅有的兩所大學之一。東海大學
首先創立中國文學系,有再聚人才,承接真正的中國文化並有所開創的深意。創系以來名師雲集,多為台灣最頂尖之師資
,如:徐復觀、牟宗三、梁容若、孫克寬、高葆光、蕭繼宗、魯實先、方師鐸、李田意、周法高、江舉謙、龍宇純、戴君
仁、李孝定、孔德成等先後在此授課,造就下一代優秀學者及社會人材,散見國內外大學、研究機構、文化工作崗位。東
海中文系在中台灣以具文化素養、學風樸實濃厚見稱。
為配合政府之大學推廣教育政策,提昇中國文學學術水準,平衡地區學術發展,鼓勵國中小學教師及社會人士在職進修,
90學年度開設「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提供更為廣闊的修學途徑。
教育目標:
本系鼓勵在尊重專業,百花齊放的自由學習氛圍下培訓學生。老師的敬業教學與主動無私的輔導同學,更是本系成長的重
要因素。本系的必修科目,要求同學具備中文系必備的素養,選修科目,則就四大學群按部就班,有系統而又互補的方式
提供同學選讀。
本系訓練學生學術成長理念:
古今並重,以古開今
中西兼顧,重視創作
原典閱讀,循序漸進
關懷文化,注重鄉土
透過以上的訓練方式,培育樸實有自信、具理想的東海中文人。
本系教育目標:
- 博碩士班
- 培養學術界、教育界與文化界所需的專業人才
- 培養獨立思考、開創研究、具文化素養的知識份子
- 培養具邏輯、科學的分析能力和審美精神
- 培養敬業樂群的學習和工作態度
- 培養國際視野與文化關懷
- 大學部
- 培養語文界與學術界所需的人文專業素養和知識
- 培養具邏輯、科學的分析能力和審美精神
- 培養敬業樂群的學習和工作態度
- 培養國際視野與文化關懷
學生核心能力:
- 博碩士班
- 有專業角度分析問題與欣賞文藝,從而具備對文學藝術的知性和感性能力的獨特看法
- 駕馭並應用語文、文學、文化的獨立研究和撰寫能力
- 熟練的掌握中西語文表達,並能成就中西文化橋樑的能力
- 充分具備思辨的內涵和能力
- 具備專業自信,有吸收新知識,貫通古今的能力
- 大學部
- 分析問題與欣賞文藝,提升個人對文學藝術的知性和感性能力。
- 駕馭並應用語文、文學、文化的知識能力。
- 建立專業自信,吸收新知識,貫通古今。
- 掌握中西語文表達,並能成就中西文化橋樑的能力。
- 具備思辨的內涵和能力。
系所特色:
- (一)均衡發展的四大學群:
- 本系依教師專長及未來發展方向,設立「古典文學」、「近現代文學」、「語言文字」、「思想」四大研究群組,
負責規劃推動學術活動,以促進系內外的學術發展。本系在教學強調文學素養與寫作訓練,使學生能學以致用,並
奠定繼續深造之基礎。課程設計以傳統文學結構為主線。各種課程兼容並包,完整中具特色、平穩中見真淳。
- (二)完整的大學教育:
- 學士班在四大學群中除古典、現代文學課程並重外,為配合學術思潮及兼顧學生未來就業之準備,另開設台灣文學
、原住民文學、西洋文學理論、西洋文學導讀、女性文學、兒童文學、戲劇、應用文、實用中文寫作、創意寫作、
創作實務、新聞編採等課程輔佐。另一目標則為繼續深造同學,在開設中文系基礎訓練的讀書指導、文學史、詩選
、詞選、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等課程上增設進階課程,加上各種專書選讀,期能兼顧升學與就業兩大目標。90
學年度開設跨系課程「西洋經典導讀:啟蒙與浪漫」、93學年度開設「現代性的追求:文化、思想與生活」、97學
年度開設「西方對中國及台灣文史論著」課程。透過橫向的交流,開拓不同的視野。同學依據以上四大學群課程,循
序漸進,並就興趣與需求交錯選讀,確立全面而完整的中文基礎教育。
- (三)嚴謹的學術訓練:
- 研究所以培養中國傳統、近現代文學與中國文化為主,包含語言文字、思想、台灣文化方面之高級研究人材為目的,
特別注重研究生學術基礎及研究方法的訓練。課程方面,為加強研究生語文能力,除碩士班以「高級英文」,博士班
以「非英文之第二外國語文」為必修語文課程外,另開授多種選修課程,以古典文學、文學史與小學等之專題研究為
重點。在四大學群堅穩健的訓練下,復開授特別的重點課程,足與他校中文系有所區隔,作為本系的課程特色,如:
- 古典文學類-文學理論、婦女文學、民間文學、中晚唐詩、清詩
- 近現代文學類-文學創作、台灣詩、兒童文學、小說專題
- 語言文字類-甲骨學、金文、語言認知、隱喻理論
- 思想類-佛學、魏晉玄學
- (四)整合的文史哲課程:
- 博士班除與碩士班共同選修課程外,更配合研究生研究需要,開設獨立或合開專修課程。96學年度起結合本校文學院之
師資,陸續推出新的整合型、跨領域課程;98學年度推出「文史哲論壇」,提供學子全方位的學習管道,厚實研究生跨
領域研究基礎,開拓「文、史、哲」融合之視野。
- (五)積極延攬優秀學人:
- 為提昇學術研究風氣,本系除每年邀請國內外著名學者來校做學術專題演講外,並建立講座教授、客座教授、短期訪問
學者及傑出校友短期講學等講授計畫,藉此開拓學術宏觀的視野,提升師生在各領域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 (六)持續舉辦學術會議:
- 每年舉辦國際性、全國性學術研討會及本系每月專任教師論文發表會,其中學術研討會「中華文化與文學學術研討系列」
已舉辦十四屆,會議論文集均委由國內知名出版社出版。
- (七)提升研究生學術研究能力:
- 鼓勵研究生發表論文,除每年與中部各大學中文研究所合辦「中部地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外,95學年度起更擴及全國
文學系研究生,與國立台灣大學、東吳大學等校合辦「有鳳初鳴-漢學多元化領域之探索全國研究生論文討論會」。
- (八)定期出版學術刊物:
- 每年出版《東海中文學報》,除提供系上教師學術研究成果的發表園地,並對外公開徵求稿件,建立完整公正之審查制度。
發展方向:
- 以培養學術工作者為宗旨,依現狀平衡發展和維持傳統外,將視學術界與社會的需要,加強文學研究之比重,其中又擬以中國文學的基礎學術研究、古今作家研究、文類研究與文學批評為發展之重點。
- 鼓勵老師在學術與教學上爭取更好的成績。
- 延攬國內外優秀人才,強化師資陣容。
- 積極推動兩岸及國際學術交流。
- 鼓勵鄰近地區中學教師及文化工作者帶職進修,並嘗試與社區、中科合作,加強文化推廣的工作。
- 成為中台灣最好的中文系所。
學生出路:
- 學術研究人員
- 大學校院教師、中小學教師、華語教師
- 公職人員
- 文學創作者、專業作家
- 報刊、雜誌、出版社編輯
- 廣告公司、傳播公司文案企畫設計
- 一般企業秘書、行政人員
以上範疇皆能與本系之專業訓練學用配合。
|
Loading...
|
Category
Loading community tree, please wait....
|
Year
Loading year class tree, please wait....
|
Items for Author "Chu, Ki-Cheung"
Return to Browse by Author
Showing 53 items.
Collection |
Date |
Title |
Authors |
Bitstream |
[中國文學系所] 國科會研究報告 |
2009 |
甲骨文詞組研究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國科會研究報告 |
2007 |
《花園莊東地甲骨》與《甲骨文合集》第七冊〈一期附〉比較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國科會研究報告 |
2005 |
花園莊東地甲骨釋文考訂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國科會研究報告 |
2004 |
殷商金文文字編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專書 |
2015-07 |
由字詞的應用質疑北京大學藏《老子》簡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專書 |
2015-04 |
釋古疑今-甲骨文、金文、陶文、簡文存疑論叢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專書 |
2015-02 |
啞口豈能無言-論商帝辛占星陶文之偽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專書 |
2014-09 |
由「于」、「於」用字評估清華簡(貳)《繫年》──兼談「某之某」的用法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專書 |
2013-12-31 |
甲骨文詞譜(一) |
朱岐祥/編撰;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專書 |
2013-11 |
談甲骨文的區別符號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專書 |
2013-08 |
談季旭昇與新證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專書 |
2013 |
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釋文補正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專書 |
2012-12 |
朱岐祥學術文存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專書 |
2012-10 |
“易日”考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專書 |
2011-02 |
語言文字與文學詮釋的多元對話 |
朱岐祥、周世箴;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專書 |
2009-09 |
談應用二重證據的新方向—以地下材料證地下材料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專書 |
2008 |
《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論稿》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會議論文 |
2014-11 |
由字形、文句通讀評估浙江大學《左傳》簡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會議論文 |
2013-08-22 |
論大一統帝國的統一文字得失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會議論文 |
2011-07-29 |
論上古文字的發生狀態-談甲骨文字由體而的關係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會議論文 |
2011-05-14 |
三非三-談甲骨文三筆組合有多的概念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會議論文 |
2011-04-27 |
由《蓮的聯想》評論余光中詩的技巧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會議論文 |
2010-10-21 |
說「爭」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會議論文 |
2010-08-28 |
甲骨文「涉」字古訓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會議論文 |
2010 |
論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的公豬和母豬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會議論文 |
2009 |
論花東子的神權-由子占曰談起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會議論文 |
2009 |
談文獻的對譯-以《史記》〈五帝本紀〉轉錄《尚書》〈堯典〉的技巧為例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會議論文 |
2009 |
甲骨辨偽-讀《殷墟甲骨輯佚》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會議論文 |
2009 |
論殷墟的目字紋飾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會議論文 |
2009 |
說新、折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會議論文 |
2009 |
原形變化與漢字教學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會議論文 |
2009 |
談應用二重証據的新方向-以地下材料證地下材料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會議論文 |
2008 |
由花東子的活動論子的身份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會議論文 |
2008 |
尋「丁」記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會議論文 |
2008 |
論由系聯的方法擴張研治花東甲骨的材料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會議論文 |
2008 |
阿丁考-由語詞系聯論花東甲骨的丁即武丁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會議論文 |
2008 |
談最早一批漢字部首的用法─一個本義與假借二分的年代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會議論文 |
2008 |
論花東甲骨對文字教學的意義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期刊論文 |
2014 |
「植璧秉珪」抑或是「秉璧植珪」-評估清華簡用字,兼釋禦字本形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期刊論文 |
2013-12 |
論繁體字和簡化字的縱線關係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期刊論文 |
2012-12 |
由冊字探討殷商由祭而獻的習俗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期刊論文 |
2011-08 |
也談「釐」字—兼論殷人以首載物之習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期刊論文 |
2010-12 |
論殷墟的目字紋飾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期刊論文 |
2010-11 |
說新、折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期刊論文 |
2010 |
甲骨辨偽-讀《殷墟甲骨輯佚》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期刊論文 |
2010 |
縱覽中國甲骨學-王宇信《中國甲骨學》讀後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期刊論文 |
2010 |
說「爭」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期刊論文 |
2009-09 |
先秦經典「行」字字義的原始變遷--兼論「五行」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期刊論文 |
2009 |
論文字流變對漢字教學的重要性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期刊論文 |
2009 |
先秦經典「行」字字義的原始與變遷-兼論「五行」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期刊論文 |
2008 |
花東以外有花東-論由系聯的方法拓張研治花東甲骨的材料 |
朱岐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東海中文學報 |
2012-07 |
由金文字形評估清華藏戰國竹簡 |
朱歧祥; Chu, ki-cheung |
|
[中國文學系所] 東海中文學報 |
2011-07 |
也談「釐」字-兼說殷人以首載物之習 |
朱歧祥; Chu, Ki-cheu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