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gha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
生命科學系所 >
作者相关文件
|
社群详细资讯
|
简介:
歷史沿革
1955年 大學部第一屆新生入學
1959年 大學部第一屆畢業生
1973年 研究所碩士班成立
1989年 研究所博士班成立
2003年 大學部招收雙班
2004年 生物學系更名為「生命科學系」
大學部及碩士班採學籍分組
分別為「生物醫學組」及「生態暨生物多樣性組」
系所特色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成立於民國44年,為本校歷史最悠久的系所之一。本系設立「宗旨」在培育生命科學方面的專業人才。
「目標」為培育學生具有基本的科學研究能力,並提供多方面教學資源,鼓勵學生朝向學術研究、生物產業及多元化發展。
目前生命科學系依專業領域分為「生物醫學」及「生態暨生物多樣性」兩組,辦學特色在培育學生具有全方位的生命科學視
野及健全人格發展。開設之課程涵蓋從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個體間、生態系及演化學的完整生命科學教
育,透過核心課程及學群選修課程,使學生具有一定整合及專業分工的能力。本系教學特色強調專業知識傳授和研究能力的
養成,透過多元化學習的資源,提供學生全方位的優質學習環境,鼓勵學生朝向學術研究或生物產業發展。
- 生物醫學組特色
疾病是人類面臨的一項重要挑戰,如何解決人類的疾病,一直是醫學界及生物學界努力的目標。
本組設立的目的在於培育優秀的生物醫學研究、教育及技術人才。為達此目的,本組除了要求學
生學習分子、細胞及人體生物學知識外,並強調人類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人類的生命現象亦為億
萬年演化而來,一些疾病也是由於人類與自然環境脫序而導致。因此,本組學生除了修習基礎生
物醫學課程及技術之外,也必須瞭解演化學及生態學之內涵,以建立宏觀的生物醫學概念。同時
我們也提供紮實的實驗課程,使學生具備在研究室工作的能力。教師的研究方面,則著重於發育
生物學、免疫學、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及生物資訊學等。
- 生態暨生物多樣性組特色
當今生命科學的重要使命之一乃為解決生態環境因我們人類破壞干擾所面臨的問題,本系自創系
以來,即著重台灣本土生物與生態保育之教學與研究,致力於基礎生物與生態環境之資料調查與
分析。教師的研究對象如哺乳類、鳥類、兩棲爬蟲類、魚類、昆蟲類、維管束植物及苔蘚研究等
,近年來更從DNA分子延伸至生態系的整合教學與研究,為國內生命科學領域最完整的學習環境
。本組與國內研究機構如中研院、林試所及科博館等單位積極合作,亦將教學與研究範疇擴展至
中國及東南亞地區,並結合本校校級研究中心「熱帶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資源擴大
本組研究能量。本組教師研究課題與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有分子生態、行為生態、生理生態、保育
生態、族群生態、生態系生態、熱帶生態及親緣系統、生物多樣性等等。
研究設備
生命科學系分佈於生命科學館及基礎科學館兩棟建築,教學研究空間優美寬敞,教室均配備有影音教學設備,學生實習教室
配備有現代化儀器設備提供大學部學生進行實驗課程。本系依教師研究性質目前設有17間專業研究室供研究生進行專業研究
及大學部高年級學生進行專題論文研究。此外,本系亦設有電子顯微鏡、共軛焦顯微鏡、螢光顯微鏡、分子遺傳、族群遺傳
、細胞培養室、動物房、溫室等公共儀器室,供全系教師及學生進行實驗研究。
學生學習
本系課程規劃分為核心課程、學群及選修課程,內容充實豐富。教學特色強調學生動手實作的 (hands on)經驗,主要核
心課程及部份選修中均安排實驗,讓學生體驗做中學得經驗。本系亦規劃有田野技術及馬來西亞熱帶森林等課程讓同學體驗
不同的情境式學習。本校為一所綜合性大學,除專業課程外,學生亦可選修不同學系之課程及通識課程,以增加學生知識的
廣度。本校環境優美,各項活動設施及空間充足、社團活動精彩,是一個學習及生活的好地方。
未來出路 Career
- 升學進修:
- 學士後醫學或中醫學系
- 國內外各大學生命科學相關研究所
- 就業市場:
- 國家考試:技術人員類、農業化學、自然保育、生物多樣性等
- 研究單位:生態保育工作、林業試驗所、防疫檢驗單位、生化科技相關政策規劃管理、專案研究計畫執行、醫院研究部門。
- 企業界:生物技術公司、環評事業、醫藥研究檢驗、精密儀器銷售管理
- 教育機關:大學教授、中等學校生物教師、小學自然科教師
- 研究機構:研究員、研究助理、技術人員
|
数据加载中.....
|
类别浏览
正在载入社群分类, 请稍候....
|
年代浏览
正在载入年代分类, 请稍候....
|
"Sang, Weiguo"的相关文件
回到依作者浏览
显示 1 项.
类别 |
日期 |
题名 |
作者 |
档案 |
[生命科學系所] 期刊論文 |
2013-08 |
Scale-depende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ee species richness and ecosystem function in forests |
江智民; Ryan, A.Chisholm; Helene, C.Muller-Landau; Rahman, Kassim Abdul; Daniel, P.Bebber; Bin, Yue; Stephanie, A.Bohlman; Norman, A.Bourg; Brinks, Joshua; Bunyavejchewin, Sarayudh; Butt, Nathalie; Cao, Honglin; Cao, Min; Cárdenas, Dairon; Chang, Li-Wan; Chiang, Jyh-Min; Chuyong, George; Condit, Richard; Handanakere, S.Dattaraja; Davies, Stuart; Duque, Alvaro; Fletcher, Christine; Gunatilleke, Nimal; Gunatilleke, Savitri; Hao, Zhanqing; Rhett, D.Harrison; Howe, Robert; Hsieh, Chang-Fu; Stephen, P.Hubbell; Itoh, Akira; Kenfack, David; Kiratiprayoon, Somboon; Andrew, J.Larson; Lian, Juyu; Lin, Dunmei; Liu, Haifeng; James, A.Lutz; Ma, Keping; Malhi, Yadvinder; McMahon, Sean; McShea, William; Meegaskumbura, Madhava; Salim, Mohd.Razman; Michael, D.Morecroft; Christopher, J.Nytch; Oliveira, Alexandre; Geoffrey, G.Parker; Pulla, Sandeep; Ruwan, Punchi-Manage; Hugo, Romero-Saltos; Sang, Weiguo; Schurman, Jon; Su, Sheng-Hsin; Sukumar, Raman; Sun, I-Fang; Hebbalalu, S.Suresh; Tan, Sylvester; Thomas, Duncan; Thomas, Sean; Thompson, Jill; Valencia, Renato; Wolf, Amy; Yap, Sandra; Ye, Wanhui; Yuan, Zuoqiang; Jess, K.Zimmerman |
|
|